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年巨虧68億!幸福人壽控股股東中國信達擬出清全部股權

繼保費增速下降、百億退保壓頂、激進炒股折戟後,幸福人壽的“水逆”還沒退散,這次是控股12年的股東決定撤場了。6月11日,國內老牌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之一的中國信達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擬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幸福人壽股權。紅星新聞記者留意到,中國信達已控股幸福人壽12年之久,持有幸福人壽股份數量約為51.66億股,持股比例為50.995%。

對此,中國信達發布公告表示,出清股份與監管要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更加專注主責主業”有關,是“為落實有關監管精神,優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資源”。但保險業內則認為,除了上述監管要求外,或還與幸福人數經營不力、連年虧損有關。據了解,幸福人壽成立10多年來幾乎都在虧損中度過,2018年甚至淨虧損額高達68.28億元,創下中國保險公司的虧損紀錄,成為2018年經營最差的保險公司。

轉讓51.66億股

擬出清幸福人壽股份

中國信達6月11日在港交所公告,擬通過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所,對外公開轉讓所持幸福人壽的全部股權(股權比例50.995%,持股數量51.66億股)。掛牌底價不低於幸福人壽的資產評估備案結果,評估基準日為2019年3月31日。全部轉讓股份面向同一競買人或聯合競買團一次性轉讓。

公告顯示,為落實有關監管精神,優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資源,中國信達提請年度股東大會批準本公司轉讓所持有的全部幸福人壽股份。這一股權轉讓議案已經中國信達董事會2019年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紅星新聞記者留意到,中國信達是為了救助問題金融機構,進行問題機構託管過程中,於2007年發起設立了旗下壽險子公司幸福人壽,至今持股已達12年之久,作為中國信達商業化轉型初期進行綜合化、市場化經營的探索和嘗試,也曾作為集團資金籌措及風險管理平台,協同集團主業發展。十多年來,幸福人壽不斷完善治理架構,形成以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為主的產品體系,建立起個險、銀保、團險等多元化銷售渠道,搭建了覆蓋全國的行銷網絡,積累了一定的有效客戶,成為了具備基本的壽險運營支持和客戶服務能力的中型壽險公司。目前中國信達仍為幸福人壽的絕對控股股東,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約為51.66億股,持股比例為50.995%。

持股已有12年,突然宣布擬將持有的幸福人壽全部股份一次性出清,這一公告內容著實引發了業內震蕩。對此,中國信達6月12日對媒體發布回應表示,轉讓是信達圍繞“突出主業”做出的戰略選擇,轉讓幸福人壽股權,將使信達進一步集中資源,做精專業,鞏固主業優勢,做強主業長項,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此次轉讓將使信達進一步調整結構、提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升改善信達資本充足狀況,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本的運營效率。

業績表現不好

幸福人壽2018年巨虧68億

雖然中國信達對此次出清幸福人壽股權的行為進行了官方解釋,但保險業內的觀點則更多指向因幸福人壽業績不佳,拖累股東業績表現而遭拋棄。

近年來,幸福人壽可謂是煩惱不斷。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幸福人壽遭遇了成立12年來的最大打擊——巨虧68億元,創下中國保險公司的虧損紀錄。

2019年4月底,幸福人壽披露了其2018年年度信息報告。據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度幸福人壽實現營收105.1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5.4%;全年淨虧損額高達68.28億元,四個季度分別虧損8.66億元、5.79億元、1.99億元、51.83億元.2018年第四季度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92.59%。而就在2017年,幸福人壽還處於盈利狀態,全年淨賺4938萬元。

對於2018年的巨虧,幸福人壽相關負責人把原因歸於“2018年的權益市場下跌,公司權益投資大規模損失導致。”但事實上,幸福人壽自成立以來長期承壓,大部分時間都在虧損中度過。紅星新聞統計數據後發現,自2007年11月成立以來,幸福人壽在2009年至2014年連虧6年,合計虧損近34億元。此後的2015年至2017年間終於扭轉局面,分別實現盈利3.35億元、0.18億元和0.49億元。

幸福人壽的經營直接影響到了母公司中國信達的業績表現。年報顯示,2018年度中國信達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33.6%。僅有120.4億元。紅星新聞記者發現,拋售收益欠佳的子公司並不是中國信達首次進行這樣的操作。2016年,中國信達成功轉讓西安銀行和信達財險兩家公司股權。其中,西安銀行營收和淨利潤皆下滑明顯,信達財險則連續6年在虧損線上下掙扎不已。對於當時的兩筆股權轉讓,信達集團解釋為“優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資源”,向財險業務轉型。時隔三年,如今中國信達再次將同樣的理由套在了幸福人壽身上。

紅星新聞記者 田園

編輯 官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