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隻注重血糖值達標,忽視這2指標,很多人糖尿病惡化了!你別犯錯

控好血糖不過高,這是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會銘記在心的準則。血糖長期偏高,是糖尿病併發症滋生的溫床。控好血糖,則會大大降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足等併發症發病幾率。

然而,控好血糖並非萬事大吉。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定期關注血糖波動幅度、糖化血紅蛋白這2項指標。

下面就為您詳細介紹。

簡要回顧糖尿病的發病機理

總結來看,飲食不當誘發的2型糖尿病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

(1)早期:胰島素抵抗階段

在此階段,胰島β細胞能分泌足量胰島素,但身體組織對胰島素不那麼敏感(脂肪組織這個倉庫滿了,無法再納入更多葡萄糖),無法快速處理葡萄糖。

於是,β細胞就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來完成同等降血糖任務,故此階段的患者常會出現高胰島素血症。

應對方法:減肥、吃胰島素增敏劑、減少精製主食攝入量,從而控好血糖。

(2)中期: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階段

胰島β細胞長期負荷過重,分泌功能逐漸下降。就如同一匹千里馬跑久了,也會累趴下。

應對方法:吃胰島素促分泌劑+胰島素增敏劑,控好血糖。

(3)晚期: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喪失

到一定程度後,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會完全喪失,再怎麼服用促分泌劑,都不管用。好比累死的馬兒再怎麼揮鞭都沒用一樣。

應對方法:注射胰島素+胰島素增敏劑(讓注射進去的胰島素更有效),控好血糖。

能否阻止糖尿病向下一個階段惡化,關鍵要看3個指標

可以看到,在糖尿病的3個階段,控好血糖是阻止糖尿病向下一階段惡化的關鍵。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還需要格外關注血糖波動和糖化血紅蛋白這2項指標。

(1)血糖值

長期高血糖環境下,血管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壞,就像是醃糖蒜一樣。血糖越高對血管內皮的損傷越大,按照血管大小,可分為大血管損傷和微血管損傷。

大血管損傷主要會惡化動脈粥樣硬化,而微血管損傷則會累及視網膜、腎臟、胃腸道、神經系統等等。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血管控制目標是:

理想目標: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

一般目標: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0.0mmol/L

(2)血糖波動範圍

除了血糖值外,血糖大幅波動也會加速身體損傷。要知道,血糖濃度劇烈變化,會劇烈刺激相應器官細胞。這比單純的高血糖對血管造成的損傷更大,就像蹦極一樣。

因此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特別要注重平穩降糖,具體要求是:

餐前與餐後血糖之差,盡量控制在2.2mmol/L以內。

一天中最高血糖值與最低血糖值之差應控制在4.4mmol/L以內。

要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只需要把每次測量的血糖記錄下來,按上述要求做做對比就能發現是否達到了控制要求。

血糖控制相對穩定的患者推薦一日四次血糖檢測法:即在每2周選擇1天分別測量空腹血糖及三餐後2小時血糖。

(3)糖化血紅蛋白

血液中的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這種蛋白質會跟血糖發生反應,形成一種新物質:糖化血紅蛋白,包裹在血紅蛋白上,就像一層「糖紙」。

平均血糖水準越高,這層「糖紙」就越厚。

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就是檢查這層「糖紙」的厚度。這層「糖紙」依附於紅細胞而存在,而紅細胞平的生命周期是120天,「糖紙」也就存在120天。因此,檢查糖化就是檢查過去120天的血糖值。

糖化血紅蛋白值是調整患者治療方案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這層「糖紙」在形成後不會輕易分解,更不會受短時間內血糖濃度的影響。因此,只有糖化血紅蛋白才能告訴醫生,患者這段時間的藥物控制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更換藥物。通常,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內比較合適;

比較年輕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需控制在6.0%以內;

糖尿病患病較久、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年齡大於65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放寬到7.0%~9.0%,具體目標需要醫生來確定;

一旦糖化血紅蛋白超出這些數值,通常需要調整治療方案。例如增加降糖藥劑量或者種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