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日芒種,煮青梅酒,吃「三個第一」,做好三防,少生病,更健康

「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明日,6月6日,就是芒種節氣了,芒種是反映物候的節令。


「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麥、小麥開始成熟,將要收割。


「種」,就是種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種最忙的季節。


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有人把「芒種」解釋為「忙種」意思也是相通的。


那麼,芒種都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芒種習俗


習俗一: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


芒種這天,青年男女在田間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後還要檢查戰果,誰的身上泥巴最多,誰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習俗二:送花神


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送花神是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表現出兌生態的敏感和重視,不過,這種習俗主要流傳於花農和文人墨客,距離生活較遠,主要是文人的一種附庸風雅的文化趣味!


對於普通老百姓,這一時間人們最關注的是農業生產,而且由於農忙人們也沒有時間從事民俗生活,因此,芒種送花神的習俗,已經不復存在。



習俗三:掛艾草


氣象越來越熱,蚊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稱。


古時門楣懸艾草,為的是驅趕蚊蟲。又因為此節氣正逢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前後,家家戶戶在門楣懸掛菖蒲,藉以避邪驅毒。


所以,古時又稱五月為「蒲月」。


而此節氣中的習俗,便大多與端午節慶混為一體。俗諺說:「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說端午節後,才真正人夏天。



芒種時節,煮青梅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自己動手,煮青梅酒:


用料:青梅、冰糖、白酒



做法


1、挑選新鮮成熟完整的青梅,去蒂清洗乾淨,充分晾乾、



2、準備玻璃容器,稱取100克左右的冰糖備用



3、將晾乾的梅子,按底部先放一層梅,再放一層冰糖的順序,重複交疊放入。



4、選用45℃的白酒,注入到容器中,且沒過梅子2公分。



5、密封泡酒瓶,搖幾下,放到乾燥陰涼處,通常3-4月後就可取出飲用,時間越久味道越濃越好喝。


芒種時節,吃「三個第一」,更健康


吃第一菜——黃瓜

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


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


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所以,芒種時節,多吃點黃瓜是不錯的選擇!



吃第一谷——薏米


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


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濕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吃第一菌——木耳


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


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芒種時節,做好三防,少生病,更健康


一防:防熱傷風

芒種時節,氣象炎熱,人體為了散發體內的熱能,毛孔擴張,出汗增多。


此時,若過度貪涼,或忽冷忽熱,則容易導致夏季感冒,俗稱 熱傷風 。


「熱傷風」的癥狀包括,出現低熱或自覺發熱、頭痛頭暈、打噴嚏、流鼻涕、身重如裹、倦怠無力、嘔吐、腹瀉、小便黃等。

所以,芒種時節,一定要做好「防熱傷風」的工作!



此時,應適當增多飲水,溫開水為好,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


使用冷氣機,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6 ,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換氣


此外,出汗後要及時換衣服,勤洗澡。


洗溫水澡,使皮膚毛孔舒張,有利於陽熱的發泄。


但切忌,出汗後不要立即洗澡,更不要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澡,這樣會使寒邪趁機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二防:防暑濕熱


芒種,表示仲夏時節正式開始,此後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稍加不注意,就會導致暑濕重,危害身體健康!


明代王綺石在《理虛元鑒》中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意思是說,長夏養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濕,同時還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


所以,芒種時節,一定要做好防暑熱的工作,可以做好這三點!



1、喝健脾祛濕茶


用具有健脾祛濕效果的食材,做杯茶飲,每天喝,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濕方法之一。


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杯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濕、排毒!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凈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濕、排毒,效果顯著,可長期飲用!


其中,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荷葉止瀉祛濕,補助脾胃,也可以清暑利濕,改善拉肚子的情況。


陳皮可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適用於脾胃虛弱、大便泄瀉等症,常與茯苓等配合應用。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砂仁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2、熱薑水泡腳

夏季,即使氣象炎熱,也要注意用熱水泡腳,並且,泡腳水中加點生薑,對於祛濕效果更佳!


用熱薑水泡腳,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薑水泡腳時,使用老薑效果更好,不僅能預防感冒,還能散寒、除濕、活血、減少手腳冰涼,甚至有暖腎養腎、延緩衰老的作用。


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


生薑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3、按摩祛濕穴


豐隆穴


【位置】: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功效】:它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主要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功效】: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三防:防中暑


芒種時節,氣象炎熱,還要注意防中暑!


首先,要多補水,補充充足的水分,有助於防中暑!


其次,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



再次,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


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最後,保證充足睡眠,夏天日長夜短, 容易感到疲勞。


充足的睡眠, 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 既利於工作和學習, 也是預防中暑的好措施。



另外,備防暑葯,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無極丹等。一旦出現中暑癥狀,就可服用所帶藥品緩解病情。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