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 年歐洲高血壓指南 | 思考與啟示

名家視角

2018 年 8 月 25 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與歐洲高血壓學會(ESH)正式發表了 2018 年歐洲高血壓指南。

該指南結合近年來新取得的臨床研究證據,對高血壓的診斷、治療與評估策略進行了全面修訂,提出了多方面的新推薦建議。新指南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醫師分會組織國內部分專家從不同側面對歐洲新指南進行了分析與解讀,以期為國內讀者正確認識與理解該指南提供參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孫英賢 趙連友 郭藝芳)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孫英賢教授將為諸位介紹新指南的更新要點及現場解讀,以下為正文。

2018 年 ESC/ESH 高血壓管理指南於當地時間 8 月 26 日 11:00 正式在線發布,McManus 教授對新指南中血壓的分類、測量和診斷做了詳細點評。

新指南建議,依據診室血壓值將血壓分成:

理想血壓 (SBP<120 mmHg 並且 DBP<80 mmHg)

正常血壓 (SBP 120-129 mmHg 和/或 DBP 80-84 mmHg)

正常高值 (SBP 130-139 mmHg 和/或 DBP 85-89 mmHg)

高血壓 1 級 (SBP 140-159 mmHg 和/或 DBP 90-99 mmHg)

高血壓 2 級 (SBP 160-179 mmHg 和/或 DBP 100-109 mmHg)

高血壓 3 級 (SBP ≥ 180 mmHg 和/或 DBP ≥ 110 mmHg)

>>上下滑動卡片查看<<

新指南將診室血壓 ≥ 140/90 mmHg 作為高血壓的診斷界值,同時將 24 小時平均血壓 ≥ 130/80 mmHg、白天血壓 ≥ 135/85 mmHg、夜間血壓 ≥ 120/70 mmHg 和家庭血壓 ≥ 135/85 mmHg 列為高血壓的定義。

新指南對診室血壓測量過程也做了詳細描述。測量前,患者應在安靜環境中舒適靜坐 5 分鐘,測量三次血壓。對於存在房顫等心律失常的患者,血壓值不穩定,應做額外測量。應使用聽診方法測量,因為大多數電子設備尚未在房顫患者中得到驗證。測量時使用適合的袖帶,應與心臟同一水準,患者背部和手臂應有支撐。聽診法測量血壓應將柯氏音 I 和 V 作為 SBP 和 DBP。對所有首診患者測量站立後 1 分鐘和 3 分鐘的血壓以排除體位性低血壓。對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其他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也可以在後續的隨訪中考慮測量臥位和立位血壓。

新指南推薦至少在首診時要測量雙上肢血壓,因為雙側壓差>15 mmHg 往往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並與心血管危險升高相關。若存在雙上肢壓差,後續的所有測量應使用血壓值高的一側肢體。推薦測量血壓時進行脈搏觸診,記錄心率,排除房顫等心律失常。

新指南推薦高血壓的診斷應基於診室內或診室外血壓值。診室血壓應重複一次以上,除非嚴重的高血壓(如高血壓 3 級,尤其是高危患者)。診室外血壓包括動態血壓監測(ABPM)和家庭血壓監測(HBPM),ABPM 具有識別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提供更強的預後證據、進行夜間血壓監測、記錄真實世界血壓以及記錄更多資訊(包括短期的血壓波動性)等優點;HBPM 具有可排除診室影響、相對容易操作、實現患者充分參與、易於重複以及可評價長期血壓波動性等優點。新指南明顯提高了診室外血壓的診斷地位。特別推薦用於發現白大衣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定量治療效果及發現副作用的可能原因等情況。

對所有 18 歲及以上的成人推薦進行血壓篩查,若為理想血壓,應至少每 5 年測量一次;若為正常血壓,應至少每 3 年測量一次;若為正常高值血壓,應至少每年測量一次。

與 2017 年美國新版高血壓指南不同,2018 年 ESC/ESH 血壓管理指南沿用了 140/90 mmHg 的診斷界值,不像美國指南那樣激進,歐洲新版指南保持了良好的連續性,更容易被接受。雖然在高血壓的診斷上並未採用更嚴格的定義,但在治療上的推薦較上版指南更為積極,對於大多數能夠耐受的患者,可將血壓降至<130/80 mmHg。同時,新指南對高血壓的篩查流程、診室外血壓的應用也做出了詳細的推薦,更具有實用性。

孫英賢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