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券商發債“補血”突破4200億元 半年總額接近去年全年七成

本報記者 王思文

今年上半年,券商加速布局債券融資,已有49家券商通過債券融資活動為自身“補血”,發行總額達4236.8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發債融資規模的七成。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數據梳理統計顯示,券商發債融資方式包括證券公司債、短融券、證券公司次級債、可轉債,發行規模分別為1724.6億元、1389億元、1088.2億元和3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短融券融資規模同比增長超一倍。近期,頭部券商獲流動性支持,短融券餘額上限獲提升,短融券已躍升為券商融資的重要渠道方式。而去年掀起的“可轉債發行熱”逐漸褪去,年內僅有一家券商選擇發行。

整體來看,招商證券發債融資規模最大,上半年發行規模共計358億元。發債融資規模超過300億元的還有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

上半年發債融資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券商還有國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安信證券、渤海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和東方證券等公司的發債融資規模也在140億元以上,位居49家券商發債融資規模前列。

按發債融資方式來看,今年上半年,已有31家券商選擇發行證券公司債(包括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證券公司短期公司債券)進行“補血”,共63隻,發行額度高達1724.6億元,佔券商發債融資總額40.7%,佔比最高。不過,《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近年來,證券公司債在券商的融資渠道中佔比下滑明顯。

其中,申萬宏源公司債發行規模最高,達242億元,共7隻公司債;緊隨其後的是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分別達218億元和213億元,分別有8只和5隻;發行公司債規模在100億元以上還有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以公司債融資170億元、125億元和102億元。

相比證券公司債,券商發行短融券在年內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事實上,自2014年底《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開始實施,短融券持續火爆。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年內共有20家券商成功發行合計1389億元規模的短融券,佔券商發債融資總額的32.78%,而去年同期短融券發行規模僅550億元。

上半年短融券發行規模最大的券商為國信證券,籌集資金達235億元。中信證券為180億元,招商證券和渤海證券分別為140億元和120億元,位居前列。其他券商短融券融資規模在100億元以下。

券商為提升淨資本,近幾年將次級債納入了券商融資。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證券的次級債融資規模位列券商第一,為145億元;其次是中國銀河證券,為140億元;安信證券第三,為112億元。

而去年受政策鼓勵和轉股後補充淨資本等優勢因素成為新寵的可轉債在今年上半年“遇冷”。今年3月份,浙商證券發行了可轉換公司債券“浙商轉債”,發行規模為35億元,目前仍是年內唯一一家發行可轉債的券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