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養生:養心祛濕雙管齊下,教你四招安然度夏!

大暑習俗

【吃仙草】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過大暑】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米糟是將米飯和白米曲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可以「大補元氣」。除了米糟之外,在大暑節那天,還會在親友之間以荔枝、羊肉互贈。

【喝暑羊】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

大暑養心四部曲

睡覺寧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心神的寧靜。所以應該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

大笑放心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是精神愉悅的一種標誌,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飲茶安心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

清心茶

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喝粥健心

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荷葉薄荷粥

鮮荷葉1張,薄荷30克,粳米100克。

將荷葉洗凈、切碎,薄荷洗凈,兩物加適量清水用中火煮後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後加冰糖,即可食用。

養生還需降「火氣」

夏季本來就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尤其暑天更是達到一年中最「火」的的時候,所以清火也是養心重要途徑。而「清火」又有清內火和清外火之分。

「外火」即是指自然界高熱的氣溫。它可使皮膚鬆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導致體溫中樞的散熱障礙,使溫熱蓄積而發生中暑。當氣溫達30—34度以上時,胃酸分泌會減少,胃腸蠕動會減慢,人的食慾下降。

暑天要盡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時戴好遮陽帽,必要時在皮膚上塗一層防曬護膚品,注意室內通風降溫,以防「外火」內侵。

「內火」即機體內陰陽平衡失調而出現的內熱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腎火。暑天重點是清「心」火。夏天暑熱,最易腎水不足,心火過亢,水火失濟,而出現心悸、心煩、失眠、頭痛、腰酸軟、大便秘結,舌尖痛,口腔炎等症。

因此,夏天必須注意補腎之水,以清過亢的「心火」,這樣才能水火相濟,陰陽平衡。

「避濕」同樣很重要

大暑前後溫度達到一年中的頂峰,其悶熱程度也達到頂峰,中醫認為此時是濕氣最重的時候,人們非常容易受濕熱邪毒侵襲,經常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黏膩、腹瀉嘔吐、口舌生瘡等癥狀,所以此時養生還要注意「避濕」。

避開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大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堅持適當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適當鍛煉,使身體能夠時常出出汗,這樣可以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不要睡涼地板

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涼,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保持室內通風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常按三穴可「避濕」

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