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養生 | 重養心 防暑熱

今日,我們迎來了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節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心氣易虧損,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承受,導致中暑,做好防暑保健尤為重要。

大暑養生 · 養心

按照中醫理論,季節和五行五臟是對應的,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所以「養心」是夏季養生關鍵點。中醫所謂「養心」,並非完全與現代醫學「心臟」概念相同,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養心」除了能順應中醫理論夏季養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顯的實際意義。因為在暑天,氣溫過高本來就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所以養心是防止情緒起伏,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充足的睡眠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所以應該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

調節心情

暑天「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清心寡欲、閉目養神都有利於「心」的養護。而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有氧運動,都有利於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放心大笑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笑是精神愉悅的一種標誌,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大暑養生 · 飲食

泡茶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清心茶: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喝粥

養生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五穀雜糧粥:補腎健脾

煮粥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隨意搭配粗糧,以及葯膳兩用的食材,如祛濕的炒薏米、白扁豆、赤小豆、健脾的蓮子、芡實,補腎的花生、黑豆、核桃等等。具有非常好的祛濕在強腎的作用,是不少老中醫的養生法寶。

化痰祛濕去暑:荷葉薄荷粥

鮮荷葉1張,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將荷葉洗凈、切碎,薄荷洗凈。兩物加適量清水用中火煮後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後加冰糖和薄荷,再煮五分鐘即可食用。

食薑溫裡

大暑時節,陽盛於外,身體腠理開泄,體表溫度高,身體內部反而虛弱。陽氣外散,內陽不足,特別是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更容易腹瀉。晚上睡覺要用毛毯蓋好臍、腿、足,日常飲食要多食生薑以溫裡,不可貪食冷飲。如果想吃冰鎮的東西,可以冷藏薑汁撞奶,生薑大棗湯這類性溫的甜點、湯水。

大暑養生 · 祛濕

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或艾灸5-15分鐘。

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或艾灸5-15分鐘。

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腿窩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艾灸5-15分鐘。

您所需要的名醫都在這裡,誰關注誰知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