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年A股IPO十大預測:過會率穩中有升,發行節奏趨緩

1月8日,兩家企業首發上會,最終均獲得通過。新年至今,四家企業IPO均成功過會,過會率暫時鋼彈100%。

這與2018年的情況都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去年全年A股IPO過會率僅55.78%,創下歷史新低。

在經歷一個被稱為“劇變”的2018年,2019年A股IPO市場將呈現出怎樣的變化,成為全市場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通過對券商投行人士、策略分析師等行業人士的採訪,和結合多個會計師事務所作出的預測,21世紀資本研究院分析認為,2019年A股IPO市場或許將呈現出過會率穩中有升、發行企業數量趨緩,但平均募資額有望提高的多個趨勢與特點。

展望一:過會率穩中有升

2018年,A股共111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為55.78%。其中,去年1月共審核50家企業,僅18家過會,36%的過會率也是歷月中的最低值。

2019年,儘管新一屆發審委將走馬上任,但A股IPO從嚴審核的趨勢料將持續,IPO審核常態化機制將得以延續,不過與去年有所不同在於,過會率可能會有所提高,至65%-75%之間。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2019年A股IPO過會率有所提升將是大概率事件,原因在於2018年過會率偏低的一個大背景,在於2017年發審速度加快,過會企業數量遠超往年。

“總體從嚴審核趨勢不變,隱形門檻或許會有所放寬,過會率也可能出現一定程度回暖。”付立春說。

展望二:年審核企業數量130-150家

2018年,A股共有199家企業首發上會,較2017年的479家大幅下滑。

2019年前兩周,則分別有2家企業首發上會,審核速度維持了去年除1月外的常態。這一情況也有望在此後得以延續,並最終全年上會的企業數量在130家至150家之間。

北京一大型投行人士認為,在IPO“堰塞湖”問題得到初步解決背景下,上會速度將維持穩定,不會出現去年1月50家企業上會的情況,更可能維持一個月10-15家上會的節奏。

“過快或過慢都不適合現在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要解決企業上市和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會結合市場行情變化和情緒,對審核節奏進行適度的調整。”上述投行人士說。

展望三:排隊企業降至230家

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擬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仍有124家,其中12家已過會待發行;擬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56家,已過會待發行9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112家,已過會待發行11家。

由此,A股目前仍有260家企業未能上會,32家企業等待最終的發行上市,合計排隊企業292家。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在維持從嚴審核,並保持審核節奏穩定的前提下,A股IPO“堰塞湖”問題將得到進一步解決。

一方面,目前排隊企業仍面臨審核壓力,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有望繼續高企,另一方面,排隊企業的時長也從過去的三年降至目前的1年左右,排隊企業數量的減少將被明顯預期。如果以全年審核130家企業為標準,則全年排隊企業有可能降至230家。

展望四:發行節奏維持穩定

與IPO審核維持常態化趨勢相符的是,2019年A股IPO發行節奏也將繼續維持穩定,預計全年發行企業數量為120家-140家。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4-2018年,A股IPO企業數量分別為125家、219家、227家、436家和105家,2018年IPO公司數量創5年新低。

普華永道一位合夥人表示,2019年IPO發行情況將繼續兼顧速度和行情兩大因素,可能需要分兩個時段來看,其中對上半年的情況持謹慎態度。該合夥人認為,目前A股行情周期性波動因素仍未消退,加之中美貿易摩擦隱患也未消除,發行節奏將維持穩定,但隨著下半年行情的企穩回升,發行節奏有望出現變化。

目前,證監會仍維持每周五核發新股許可證的常態,且涉及企業一般為每周兩家至三家,但並不會涉及企業的首發募資額度。

展望五:IPO融資規模持平2018年

在IPO發審維持穩定的基礎上,2019年新股首發募資額度也將趨於平穩,與2018年持平。

2018年,A股105家企業首發成功,共募得資金1378.15億元,低於2015-2017年的任何一年,但高於2014年的666.32億元。

在低過會率的情況下,去年仍然募得較高的資金,被認為與有多個“巨無霸”企業的首發上市有直接關係。

其中,工業富聯募得資金271.2億元,為去年“首發募資王”,排名其次的中國人保和藥明康德,也分別募得資金60.12億元和59.34億元。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目前排隊的260家未過會企業中,並沒有如去年一樣有多家行業巨頭企業上市,這意味著若總融資規模與2018年持平,則單個企業的募資額度將高於去年。

數據顯示,去年每家企業平均募得金額為13.22億元,這一數據比2017年的5.25億元高出一倍不止。

展望六:京魯徽IPO有望崛起

受益於沿海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的活躍,以及當地政府對企業上市的政策支持,2019年以廣東、江蘇為代表的省份,依然將可能是IPO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

排隊的260家企業中,來自廣東的企業數量最多,為46家,其次為江蘇的37家和北京的36家。這也是自2017年以來,來自浙江的企業數量首次掉出前三的位置,目前為31家。

與2018年相比,山東和安徽兩個區域的IPO企業數量有可能出現一個較大幅度增長。目前,山東共有19家企業排隊,安徽則是12家。去年全年,山東僅1家企業成功上市,安徽則有3家。

此外,前兩年未有1家企業IPO上市的山西,今年則有1家企業處於排隊狀態。去年,山西有關部門引發了相關檔案,表明將加強山西省上市掛牌備份企業培育,大力推動山西省資本市場發展工作。

不過,仍有一些省份未有一家企業處於IPO狀態,其中即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廣西等七個地區。

展望七:科技導向企業更受青睞

2019年,儘管A股IPO排隊企業中缺少“巨無霸”類型,但具備自主研發、高端技術類型的公司,依然將是整個市場最受青睞,也最為關注的標的。

這一情況也將是2018年以來的延續。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以Wind行業分類,技術硬體與設備行業以425.75億元融資額,成為2018年融資規模最大的行業。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和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等行業,也分別通過IPO融得67.49億元和45.09億元資金。

申萬巨集源一位策略分析師表示,資本市場根本性作用是支持實體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也擔負著資源優化配置的任務。隨著國家大力支持“新經濟”企業,以及“高端製造”理念的深入,資本市場也將有所傾斜。

實際上,自2017年以來,上市企業行業多以電腦、通信等行業,即一定程度體現了支柱產業由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

展望八:投行“馬太效應”進一步增強

2018年A股IPO市場的變化,也直接波及券商投行的業務發展,並隨之引發行業格局的進一步改變。

由於去年過會企業和IPO企業均大幅減少,投行承銷收入也出現減少。數據顯示,去年105個IPO項目共由45家券商(包括聯合承銷)承攬,獲得首發承銷收入56億元。

但首發承銷收入排名前四的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此項金額合計達到22.47億元,佔總額比例鋼彈40%。

這一“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也極大概率在2019年持續。付立春認為,在IPO發審制度大概率延續的基礎上,具有先發優勢的大型投行,更有機會承攬優質項目。同時,隨著科創板、滬倫通等制度的落地,大型券商投行也更容易飲得頭啖湯。

展望九:次新股行情或“遇冷”

隨著監管部門對市場炒作行為和異常交易行為加大監控力度,以及新股發行持續維持常態化的基礎上,2019年次新股整體行情也許將遭到“冷遇”。

在2018年IPO上市的105家企業中,截至1月8日收盤,已有10家公司的股價低於發行價,其中今創集團(603680.SH)較發行價已下跌33.70%,為次新股中跌幅最大的企業,且創下上市次日即打開漲停板的紀錄。

去年次新股行情的波動,也被認為與整體A股行情的走勢相關。在股權質押等風險因素影響下,去年A股整體走勢並不樂觀,上證指數全年下跌超過800點。而今年以來,A股走勢能否有所回暖,目前整個市場仍未形成明顯的共識。

展望十:試點注冊製,定價機制更靈活

科創板在今年落地已幾成市場共識,但在實施過程中試點注冊製,以及隨之關聯的新股定價和配售等制度的設計,仍無法完全預期。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認為,科創板的推出並試點注冊製,將有望給新股帶來市場化定價,即由承銷商和發行人根據市場供需自主確定,同時有可能重啟老股轉讓機制以抑製發行價畸高。

對於配售制度上,付立春認為,科創板或將引入戰略配售和超額配售選擇權,以此實現新股合理與高效的定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