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嘉誠捂盤16年拋售淨賺38億,成都官方:正對有關項目進行查處

文| AI財經社 李逗

編| 嵇國華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账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看來這次,真是衝著李嘉誠來的。

9月23日,一份有關“和記黃埔成都公司被高新區財政金融局下令禁止融資”的文件在業內廣為流傳。當日,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下發通知稱,禁止高新區內金融機構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以及為其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提供幫助。AI財經社從一位本地開發商處核實了該文件的真實性。

另據財聯社報導,高新區財政金融局9月23日晚間表示,“近期我局配合區內相關部門正對多個涉及捂盤惜售項目進行查處,包括南城都匯項目。”

南城都匯,是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唯一在售的項目,而在兩個月之前,即7月23日,長實集團以78.47億的價格,出售成都南城都匯項目1-8期的住宅和商業部門以及停車場,買方則為禹洲地產和成都瑞卓。

高新區政府的融資禁令文件一出,長實集團很快進行了“緊急切割”,回應稱,“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並非長實集團有限公司之附屬公司,亦不是由集團控制。”而與此同時,項目的接盤方禹洲地產也馬上“撇清”關係表示,“這則處罰是針對原來股東,也隻面向成都高新區內金融機構,對公司收購的項目沒有影響,正在爭取項目盡快入市。”

轉賣兩個月後,高新區財政局為何突發融資禁令?這又對和記黃埔造成什麽樣的影響?被指“捂盤”的和記黃埔,又能從其中獲益多少?

捂盤16年後,成都項目公司被限融資

與其他融資監管令不同,印在文件右下方的高新區政府財政金融局的落章,引發公眾關注。和記黃埔和禹州正式回應之前,有媒體聯繫成都市財政局相關人士詢問此事,對方僅表示,“不清楚該文件”。

一位成都本地的融資機構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該通知可能會讓項目公司的融資渠道變窄,“但對於長實這個體量的公司來說,融資影響並不大。”另一方面,該人士對於融資禁令的有效性也存疑,“按理來說,只有銀保監會有權限制金融機構融資,財政局只能對自己參股的公司才有下令禁止融資的權利。”

16年前,李嘉誠以103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圈佔”了成都高新區核心地段的上千畝土地。21.35億的成交總價,使其成為當時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彼時,李嘉誠給成都許下美好承諾:計劃在這裡興建一個“小香港”。

但在和黃成都拿地5年後,李嘉誠的“龜速”開發,讓成都政府頗為不滿。據報導稱,高新區領導2009年曾多次約見和黃高層,明確希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並且提出了具體時間表:“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出形象”。

2009年,高新區領導接受採訪時表示,“絕不容許一個大工地總是拖放在城南。它的總體建設速度,無論是高新區政府還是市政府,我們最後都會頒布一個辦法。”

但16年過去後,成都市城南新區這個地塊上的南城都匯項目還有部分住宅和產業產品未取證銷售。南城都匯上一次開盤的時間,還是停留在4年前的2016年,彼時周邊的房價為1.2萬/平方米-1.6萬元/平方米,如今同區域房價已經達到2.3萬/平方米-2.5萬元/平方米。

如今,南城都匯7期,8期住宅均未銷售,6期也有部分尾盤在售,剩餘房源約有6750套。根據長實集團公開的數據,南城都匯項目共設有2.33萬個部門(包括住宅及商鋪),在之前已售出16503個部門。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和記黃埔成都公司於2004年成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作為曾經的李嘉誠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和黃成都的控股權隨著2020年7月23日南城都匯項目的交易而易主,2020年7月31日,和黃成都完成法定代表人、董事會、監事會等高管層變更,來自禹洲集團的高管柯宇鴻成為董事長兼總經理。

按照最新的收購信息,和記黃埔成都公司的買家,分別為禹洲集團、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各佔股50%。據當地媒體報導,禹洲集團等公司在收購和記黃埔成都公司後,於今年8月28日首次在成都舉行品牌戰略和新案名發布會,新案名被確定為“山河峯薈”。

而對於長實來說,該項目的順利“脫手”,將為其帶來約38.11億港元(大約33.44億人民幣)的直接收益。長實在出售南城都匯的公告中表示,“過去十年,長江實業在內地的物業銷售收入(包括個別部門出售及大手出售)平均約每年港幣280億元,計入是次大手出售成都南城都匯項目部門所獲得收入後,本年度物業銷售步伐預計跟過去十年相若。”

因囤地模式曾多次上“黑名單”

事實上,和記黃埔因捂地、捂盤遭政府有關部門點名並非首次。此前,李嘉誠相關公司因北京、東莞等地塊長期閑置未開發,分別被當地土地部門列入“黑名單”,被處以罰款。

2010年3月11日,北京市國土局發布公告稱,北京啟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朝陽區工體北路4號地塊,因超過出讓合約約定的動工時間,且未及時申請延期,擬對其處以地價款1%的罰款,同時暫停北京啟夏及原股東香港盈科集團(下稱“盈科”)及其下屬公司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場的交易行為。而盈科便是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旗下的公司。

另據媒體報導稱,早在2006年,李嘉誠的和黃集團旗下一房地產公司,因5宗涉及面積達1938畝的閑置土地近十年未開發,被東莞市政府罰款近8000萬元,成為廣東歷年來最大的一筆土地閑置費罰款。

過去多年來,李嘉誠旗下長和系在全國近十個城市的10余個項目,均通過“蝸牛式”開發,延長土地開發周期,從6年到10年不等。對此,長和系多次對“囤地”質疑予以否認,稱土地發展項目均依國家法規進行,不存在囤地情況。

儘管多次否認質疑,“低買高賣”已成為李嘉誠旗下房地產公司開發的顯著標簽。通過拿下大量低價土地,以及等待漫長的開發周期,獲得土地增值收益。雖然這種模式屢屢被人詬病,但從實際账面來看,卻能為李嘉誠帶來巨額利潤。

一位房地產觀察人士表示,與其他港企如合生創展、新鴻基等慢開發模式不同,長實採用的慢開發模式卻非單純的"囤地"出售,在頻繁出售項目後往往就會再繼續"囤地"。

近10年來,李嘉誠在內地相繼拋售了廣州西城都薈廣場、東方匯金中心、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等數十億級別項目。而在頻頻拋售內地資產的同時,又不斷購入海外項目。據悉,李嘉誠家族目前在英國的投資已經超過4000億港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