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膕窩痛的重要因素—腓腸肌

針刀醫學臨床精品班

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很多,其中以主訴膕窩痛來就診的佔相當大的一部分,醫生往往忽視患者主訴,只在乎膝前痛,不在乎膝後痛,使患者得不到滿意的治療。

本期就介紹膕窩痛的重要因素—腓腸肌。

腓腸肌共有四個筋膜點會引起癥狀。

1腓腸肌的第一筋膜點位於小腿上方,腓腸肌內側頭上五分之一處。

導致大腿下部後方及膕窩內後側疼痛,尤其是足底(足弓下疼痛)。

2腓腸肌的第二筋膜點位於腓腸肌外側頭上三分之一段,會導致膕窩外側痛和小腿外側痛。

3腓腸肌的第三筋膜點位於腓腸肌內側頭,在股骨內側髁附著點下方,相當於膕橫紋的內側。會導致膕窩內側痛。

4腓腸肌第四筋膜點位於腓腸肌外側頭、股骨外側髁附著點下方,相當於膕橫紋的下方外側。會導致膕窩外側痛。

腓腸肌筋膜點損傷會導致小腿抽筋,尤其是夜間。

下蹲時膕窩疼痛的重要因素。

導致損傷的原因

過度勞累、爬山、騎自行車、走在柔軟的田野、受涼、穿高跟鞋、長時間駕駛。

解剖

腓腸肌是跨越兩個關節的肌肉,分為內外側頭,內側頭起自股骨下端內側髁,外側頭起自股骨下端外側髁,向下與比目魚肌融合成跟腱。止於跟骨結節。

神經支配:由脛神經支配,來自L3-S3神經。

檢查

靜態評估:觀察腓腸肌是否萎縮,觀察足踝是否有內翻或外翻。

腓腸肌順應性檢查:患者仰臥朝上,膝關節伸直,囑患者做極度的足背屈動作,觀調查是否達到30°,是否誘發小腿後側疼痛。如果腓腸肌變短,則會導致背屈受限及背屈時誘發小腿後側疼痛,但應排除股後群肌緊張對腓腸肌的影響。

觸診檢查:觸診檢查假陽性多,需要用中度力量客觀觸診,囑患者俯臥位,在過橫紋內外側端分別觸診腓腸肌的內外側頭,內側頭的發病率比外側頭的發病率高很多,敏感壓痛點集中在腓腸肌的內側頭,大約在膕橫紋下10厘米,相當於腓腸肌內側頭的上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段。

治療

手法治療:對於年輕、病程短的患者手法治療效果佳。淺筋膜放鬆法,患者俯臥位,垂直於肌纖維的方向進行手法治療。每次5-10分鐘,配合拉伸。拉伸治療:囑患者站立位,足跟著地,腳尖放在牆或台階上,膝關節伸直,背部挺直,對小腿三頭肌進行牽拉,患者感覺小腿後側有牽拉感為宜,每次30-50秒之間,5次為一組,一天課多次進行。拉伸治療適合手法和針刺治療後進行。

針刺治療:患者俯臥位,在肌腹處敏感筋膜點上行針刺治療,注意觀察肌肉的跳動,大部分發生在淺層。進針方向:可在敏感筋膜點上垂直進針,並向四周尋找跳動點。

銀質針治療:銀質針布針點位於過橫紋兩端上下10厘米均可布針,相當於銀質針膕後布針區。

在內側進針時注意,不要傷及膕動脈和脛神經。出針後注意按壓3-5分鐘,防止血腫。

來源

博恆治痛醫學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