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737期

今日練習

患兒,母素體虛寒,誕生十餘日,忽目赤而腫,乳後即吐,大便色綠,夜啼不休。舌白,指紋含青。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承氣東加黃連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彭××,男,年三十五歲。稟賦素強,偶停宿食,兼有濕熱,夜起入廁,感受風寒而起病。初起即發熱吐瀉,頭疼體痛,自汗而畏寒,繼則下痢赤白,小腹痛甚,裡急後重,每便僅一、二匙,日夜無度,小便短赤,噤口不食,脈來浮弦而兼緊象,舌苔白膩,舌尖絳。

按病原系濕熱挾食積阻遏腸胃,復感風寒外邪,閉束太陽經氣運行之機,表寒外束,又有濕熱內逼,以致身熱下痢,此即所謂「協熱痢」。

法當表裡雙治,以桂葛湯解肌表之邪,佐小承氣東加黃連下宿食而清濕熱。

葛根12克 桂尖10克 杭芍20克 大黃10克(泡水兌入) 油樸12克 枳實10克(搗) 黃連5克 生薑10克 小棗7枚 甘草3 克

次日複診。服上方一劑始盡,即見汗出,汗後熱退脈平,表邪已解,痢亦減輕,惟濕熱食積尚阻遏胃腸,濕熱內逼,痢未全止,每痢仍腹痛後重,遂以「通因通用」之法,擬大承氣湯合檳芍順氣東加減急下宿食兼清濕熱。

生杭芍24克 生大黃12克(泡水兌入) 枳實10克(炒、搗) 厚樸10克(炒) 檳榔12克 麥冬12克 廣木香5克 芒硝5克 黃連4克

三診,上方服後,得快利稀糞二、三便,腹痛後重及赤白痢均減去十之七、八,膩苔已退,稍進稀粥。惟小便仍短赤,思食冷物水果。此病狀雖減而濕熱痢毒未凈,仍照原方加減主之。

生杭芍20克 生大黃6克(泡水兌入) 黃連5克 油樸10克 麥冬12克 玄明粉5克 廣木香4克

服後又下出溏薄糞便二次,痢遂止,肛門稍墜,食量較增,小便尚赤。餘熱尚未全清,繼擬下方治療。

沙參13克 寸冬13克 木通10克 生杭芍13克 酒炙大黃6克 厚樸10克

服上方後飲食復常,神形健如,痢止溺清、腹痛若失而瘥。

按語

余遇下痢之證,身熱頭體痛有表證者,當即以桂葛湯先解表邪。若無表邪,則當頭以涼下為急,如此療法,無不效如桴鼓。苟不解除表邪,則身熱不退,易轉危篤。故《內經》雲:「利證身熱不休者死。」不行攻下,邪熱痢毒亦不能除。若屬久痢虛寒者,又當以溫固之法治之。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已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傷寒論》第213條: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再服。

《傷寒論》第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一雲虛)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轉運站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傷寒論》第250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

《傷寒論》第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證屬陽明者,皆為可下也,若大滿、大實者,屬大承氣湯。今此大熱,大便硬,未至於大實,隻屬小承氣湯也。以大黃為君,而盪除邪熱;以枳實為臣,而破堅實;以厚樸為佐使,而調中除結燥也。

《醫方考》:邪在上焦則作滿,邪在中焦則作脹,胃中實則作潮熱,陽乘於心則狂,熱乾胃口則喘,枳、樸去上焦之痞滿,大黃盪胃中之實熱。此其裡證雖成,病未危急,痞、滿、燥、實、堅猶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則氣亦順矣,故曰小承氣。

《傷寒附翼》:夫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葯以主之,亢則害。承乃製,此承氣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氣不傷,此承氣之義也;大黃倍厚樸,是氣葯為臣,名小承氣。味少,性緩,製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隻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遠於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