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00期】

醫承有道用中醫改變生活

今日練習

張某,女,45歲,2007年2月20日初診。

患者1周前受涼後出現發熱、惡寒、全身關節疼痛。

現症見:汗出惡風,四肢關節疼痛,口乾,咽乾,噁心,食納差,二便調,無口渴欲飲,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細。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原醫案

何某某,女,19歲。發狂兩月,語無倫次,近十天病情加重,四天不語,來院求治。余診:不進飲食,性情急躁,兩目怒視,狂亂無知,不避親疏,棄衣欲走,叫喊不已,大便秘結,脈象浮滑洪緊,舌苔黃糙。

證系怒傷肝脾,聚液成痰,痰氣鬱結於包絡而發狂。法當降氣以瀉陽明實熱,以大承氣東加味治之。

芒硝9克,大黃12克,枳實12克,厚樸12克,當歸15克。

服1劑,即便數次,濁去清升,較為安靜。連服3劑,病情大減,神志較清,語言正常。上方加甘草6克,又服1劑,神識清楚,語言正常。

按語

本案發狂,見便閉、苔黃燥、脈洪滑,及腑實內結、濁熱上攻所致,故與大承氣湯瀉下腑實則愈。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已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

《傷寒論》第212條: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傷寒論》第215條: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氣湯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傷寒論》第241條: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傷寒論》第252條: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論》第320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論》第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金匱要略·痓濕暍病脈證第二》: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各家論述

《醫方考》:傷寒陽邪入裡,痞、滿、燥、實、堅全具者,急以此方主之。厚樸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消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

《醫宗金鑒》: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氣之不順也,故攻積之劑,必用氣分之葯,故以承氣名;湯分大小,有二義焉。厚樸倍大黃,是氣葯為君,味多性猛,製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大黃倍厚樸,是氣葯為臣,味少性緩,製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煎法更有妙義,大承氣湯之先後作三次煎者,何哉?蓋生者氣銳而先行,熟者氣鈍而和緩,欲使芒消先化燥屎,大黃繼通地道,而後積樸除其痞滿也。

《本經疏證》:厚樸倍大黃為大承氣,大黃倍厚樸為小承氣,是承氣者在枳、樸,應不在大黃矣。曰:此說亦頗有理。但調胃承氣不用枳、樸,亦名承氣,則不可通耳!三承氣湯中有用枳、樸者,有不用枳、樸者;有用芒消者,有不用芒消者;有用甘草者,有不用甘草者,唯大黃則無不用,是承氣之名,固當屬之大黃。況厚樸三物湯,即小承氣湯,厚樸分數且倍於大黃,而命名反不加承氣字,猶不可見承氣不在枳、樸乎!

——END——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29元體驗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