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38期)

唐某,女,40歲。自去年3月出現哮喘,經服中西藥治療不緩解,前醫曾按三陽合病與服大柴胡湯合葛根東加生石膏38劑不效。

近期癥狀:白天無咳喘,但有鼻塞流涕,頭痛,精神不佳,思睡,背惡寒,晚上胸悶喘息,喉中痰鳴,吐少量白痰,口於不思飲,大便乾,舌苔薄黃,脈弦細沉。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承氣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嶽某,男,67歲。惡寒發熱五天,伴頭痛、咳嗽,吐黃痰,體溫39.5℃。曾服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杏仁、桔梗、荊芥、蘆根、黃芩、前胡、枇杷葉等)二劑,熱不退。經X線檢查,診斷為左肺上葉肺炎。又用銀翹散加減二劑,汗出而熱仍不退。又與麻杏石甘東加減一劑,汗大出而熱更高,體溫41.1℃。

症見:汗出,煩躁不寧,時有譫語,咳嗽吐黃痰,大便五日未行。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認為證屬陽明裡實證,為大承氣湯方證,藥用:

大黃四錢(後下),厚樸六錢,枳實四錢,芒硝五錢(分沖)。

結果:上藥服一劑,大便通四次,熱退身涼。余咳嗽吐黃痰,繼與小柴胡加杏仁、桔梗、生石膏、陳皮,服三劑而愈。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已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傷寒論》第213條: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再服。

《傷寒論》第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一雲虛)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轉運站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傷寒論》第250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

《傷寒論》第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證屬陽明者,皆為可下也,若大滿、大實者,屬大承氣湯。今此大熱,大便硬,未至於大實,隻屬小承氣湯也。以大黃為君,而盪除邪熱;以枳實為臣,而破堅實;以厚樸為佐使,而調中除結燥也。

《醫方考》:邪在上焦則作滿,邪在中焦則作脹,胃中實則作潮熱,陽乘於心則狂,熱乾胃口則喘,枳、樸去上焦之痞滿,大黃盪胃中之實熱。此其裡證雖成,病未危急,痞、滿、燥、實、堅猶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則氣亦順矣,故曰小承氣。

《傷寒附翼》:夫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葯以主之,亢則害。承乃製,此承氣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氣不傷,此承氣之義也;大黃倍厚樸,是氣葯為臣,名小承氣。味少,性緩,製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隻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遠於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