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歲的人,吃什麼可以清血管呢?醫生這麼說

血管是我們的生命通道,任何部位的血管堵塞,都會引起一系列功能缺損,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會逐年老化,若存在多項不良生活習慣,發生血管堵塞的幾率也會逐年增加。

那麼,40歲的人,吃什麼可以清血管呢?

40歲是中年的起始年齡,進入中年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多種慢性損害都會逐漸加重。對於血管而言,最常見的損害為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是引起血管堵塞最常見的病因。因此,想要清理血管,重在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減少斑塊的形成。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是不可逆病變,故一旦形成,只能阻止或延緩病情的進展。

所以,對於無動脈病變的患者,重在改變生活方式,預防其發生;已經發生動脈病變的患者,只能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預防病情加重。

在飲食上,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食物作用微乎其微,重在少吃加重動脈病變的食物,主要包括富含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豬肝、豬腎、豬腦、肥腸等動物內臟,豬、牛、羊等動物脂肪,蛋黃、海鮮、奶油等,每日膽固醇攝入應低於300mg,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脂、肥肉等應低於每日總熱量的10%。

注意控制鈉鹽攝入,鈉鹽攝入過多會升高血壓,加速動脈病變,包括鈉鹽,含鈉的調料,如醬油、味精等,高鈉食物如臘肉、香腸、鹹菜等。除此之外,可適當增加富含植物固醇及可溶性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可減少對血管的損害。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控制飲食「清理血管」的作用微乎其微,血管病變明顯時,單純飲食控制並不能達到減輕血管病變、疏通血管的作用,此時還需要依靠藥物清理血管。

核心藥物為他汀與阿司匹林,前者不僅可通過降血脂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還可通過穩定斑塊、預防新生斑塊而減輕動脈病變;後者可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起到清理血管的作用。已經發生血管堵塞的患者,還應依靠抗凝、溶栓藥物疏通血管,必要時可植入動脈支架疏通血管。

綜上,40歲及以上人群是動脈病變的高發年齡,可通過減少加速動脈病變的食物預防血管病變,減輕血管病變,應以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為主,適當增加富含植物固醇、可溶性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嚴重動脈病變時,應給予阿司匹林與他汀治療;已經發生血管堵塞時,應給予抗凝、溶栓、動脈支架等治療疏通血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