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年胸痛當胃痛?專家:心臟疾病萬不可憑生活經驗自行「診斷」

#清風計劃#

誤把心痛當胃痛 ,入院才知心臟發出警告。

今年52歲的廖阿姨來自廣東清遠市,從二十來歲起便偶爾出現左胸疼痛,廖阿姨一直以為是胃病,多次去消化內科就診,也嘗試服用了不少「胃藥」,但都效果不理想。

一個月前活動後,廖阿姨明顯感覺到胸悶、心悸,於是到當地醫院進行心臟彩超檢查後,提示房間隔缺損,合併二尖瓣及三尖瓣關閉不全,當地醫院建議到上級醫院就診治療。

廖阿姨跟家人聽聞該手術可以微創治療,便找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曉慎主任。入院後心臟冠脈血管造影檢查更加發現廖阿姨前降支中段有一心肌橋,收縮期壓縮80%。按照既往經驗,如果瓣膜修複合並有冠脈血管病變,需正中開胸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治療,也就是說沒辦法進行微創手術。正中開胸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大,不但延長了術後康復時間,而且術後刀口疤痕大,不美觀。

行複合微創心臟外科手術:不停跳微創心肌橋松解術+微創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張曉慎主任帶領醫療團隊仔細評估分析廖阿姨的病情,將其CT數據進行三維重構,測繪並標記了心肌橋位置與胸骨相對位置及體表相對位置,最後制定了目前還沒有報導的雙側胸壁微創小切口心臟手術方案。並為此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治療計劃。

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後,張曉慎主任爭分奪秒,最大限度的減少手術創傷,按照原定計劃,先在左胸壁做了一個4厘米的小切口,在心臟不停跳下進行了心肌橋松解術;然後又在右胸壁打了三個孔,在外周體外循環和胸腔鏡幫助下,進行微創房間隔缺損、高難度的二尖瓣及三尖瓣修復手術,最終手術順利完成,手術中沒有輸血。術後三天,廖阿姨已經可以下地走路並跟其他病友談笑風生,胸悶、心悸等不舒服,也沒有再次出現胸痛了,手術切口小,疼痛小,很快就癒合了,對日常活動影響很小。

專家提醒:胸痛癥狀不可憑生活經驗自行「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張曉慎主任表示:如果出現胸前區的疼痛,並會放射至胸背部或手臂的絞痛,癥狀突發並持續,伴有胸悶、氣短、心悸等不適感應高度警惕冠脈出現病變。常見的冠脈病變多為冠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逐漸狹窄,就是冠心病,最終可能導致心肌梗死,這與環境問題、作息及飲食不規律、吸煙、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一般來說,冠心病高發於60歲以上的居民,而如今初發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甚至出現一些30多歲的年輕患者,如出現上述的不適癥狀應儘快前往具有胸痛中心的三甲醫院急診就診治療,或者撥打120要求送至附近胸痛中心。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成立胸痛中心,為急性心梗的病人開啟綠色就診通道,為生命保駕護航。

據了解,心肌橋的患者如果在心臟收縮期壓迫血管管腔導致被壓迫的冠脈血管重度狹窄,可表現出與冠心病相類似的癥狀,常在發作期間出現胸前區的疼痛,緩解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其表現得更為隱匿,常常讓患者誤以為是「胃痛」,本文中的廖阿姨就是屬於這種情況。但是其危險性不亞於心梗的患者,一旦持續的發作導致冠脈血管壓迫甚至閉塞,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引起猝死。專家提醒,心臟疾病往往具有發病急、來勢凶的特徵,千萬不要憑生活經驗自行「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