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剛: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銀行業影響初現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曾剛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和審慎監管的雙重影響下,預期銀行業運營將趨於穩健,金融體系逐步回歸本源。

  2018年1月1日,新的金融工具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9)已開始生效,我國在境外上市以及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也已同步實施新準則。新的金融工具準則改變了金融工具分類的思路和方法,調整了相關金融工具的計量方式,並突破性引入了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取代了原有的已發生損失模型,很多變化是本質性的,其對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業將帶來較為深廣的影響。新準則實施後將有更多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銀行撥備水準提高,利潤波幅加劇,對淨資產帶來一定衝擊。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和審慎監管的雙重影響下,預期銀行業運營將趨於穩健,金融體系逐步回歸本源。

  一、銀行業報表資訊透明度提升

  金融資產從四分類改為三分類

  舊準則對金融資產進行四分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前損益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新準則根據“合約現金流量特徵”和“業務模式”兩個維度將金融資產分為三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金融資產的合約現金流量不滿足“僅為收取本金和未償付本金的利息”(SPPI條件)的,均劃分為FV-PL。對於滿足SPPI條件的,如果業務模式僅為獲取合約現金流,劃分為AC類;如果業務模式為兼有獲取合約現金流和出售,劃分為FV-OCI類;如果業務模式為出售或其他的,還應劃分為FV-PL類。新準則的分類標準更加嚴格、客觀和透明,能夠更好地反映金融資產投資的業務本質,減少了人為操縱的太空。

  公允價值計量範圍擴大

  舊準則下,四類金融資產中佔比最少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新準則實施後,除農業銀行外,8家銀行的FV-PL類資產無論從絕對值還是相對佔比均較2017年末顯著增加。2018年一季度末,9家銀行分類為FV-PL類的金融資產合計較2017年末增加了17,584.3億元,在總資產中的佔比由1.88%增長到3.27%。新增的FV-PL類資產主要來自於原來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權益工具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資及應收账款類投資中不能滿足SPPI條件的部分。隨著更多金融資產被劃分為FV-PL類,過去用作利潤調節的諸多工具將不複存在,資產的價值及其變動將更加直觀的體現在報表中。

  貸款減值準備計提幅度加大

  新金融工具準則將原有的“已發生損失模型”改為“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在金融資產初始確認時就要根據前瞻性資訊估計信用損失並加以確認,同時對財務擔保合約、信貸承諾等表外資產也要求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在時間和太空上都擴大了減值計提的範圍,對銀行業而言,受影響最大的是客戶貸款和墊款項目,撥備大幅增加。2018年一季度末,9家銀行合計的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667,416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2.98%;不良貸款餘額由10,240億元增加到10,329億元,增幅0.87%;貸款減值準備則由17,955億元增加到20,115億元,增幅達12.03%。在不良貸款率普遍降低的情況下,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均有較明顯的增加。其中,工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由2017年末的154.07%增長到174.51%,貸款撥備率由2.39%提高到2.70%。

  利潤波幅增大,收益結構清晰

  隨著更多金融資產被劃分為FV-PL類,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將增加銀行業利潤的波動性。新準則實施後,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的絕對值和相對數都較上年增大。2017年上半年,9家銀行的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佔營業利潤的比大部分在1%以下,最高為光大銀行6.08%。2018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大幅增加,最高為民生銀行達到31.77%。此外,新準則將FV-PL類金融資產的收入均計入“投資收益”,不再計入“利息收入”,更符合其業務模式和現金流量特徵,使營業收入結構更為合理。而對於FV-OCI項下的債務工具和權益類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區分處理和列報,豐富了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資訊含量,有助於預測未來損益的變化。

  淨資產減少,資本充足率下降

  新準則對2018年期初淨資產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是分類和計量的變化會增加淨資產,二是預期信用損失模型會減少淨資產。由於貸款在銀行業資產中的佔比較大,通常遠高於金融資產投資的佔比,故撥備計提的增加對淨資產影響更大。9家A+H股上市銀行2018年初淨資產平均減少約2%,其中降幅最小的建設銀行為1.08%,降幅最大的交通銀行為3.91%。受淨資產減少的影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相應下降。2018年一季度,9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降較為明顯,除建設銀行和中信銀行外,其他7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為光大銀行,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下降32個和36個BP。

  由於不同類型的銀行其資產結構和資本充足情況不同,對於即將實施新準則的我國其他上市和非上市銀行,特別是非信貸資產佔比較高,以及資本相對不足的銀行,受新準則的影響和衝擊將更為明顯。

  二、銀行業經營管理更趨穩健

  透過對財務報表和相關監管指標的影響,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影響將更深層次地滲透到銀行業經營管理、投資策略、風險管理、資本監管等各個方面。

  投資策略將綜合考慮財務結果的影響

  新準則實施後,金融工具的分類、核算和列報與銀行的投資方向、業務管理模式、業績評價模式等建立了更加直接和緊密的聯繫,財務結果對經營狀況的反映更加客觀透明,經濟後果更加突顯。因此,商業銀行在確立金融資產的投資策略時,應考不同管理模式對銀行收入結構、盈利水準、風險資本、淨資產等的影響,從而審慎確定金融資產投資的戰略性和結構性安排。在金融工具合約條款的設計中,應更加注重其實質性權責利安排,使結構複雜的金融工具的業務本質符合銀行投資策略的要求。

  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進一步強化和實施

  新金融工具準則與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更加契合。預期信用損失模型首次引入了前瞻性資訊對資產的信用風險進行預判,通過及時、充分計提準備,將資產的風險因素體現在資產計價和收入確認上,使得資產端的風險得到進一步釋放,夯實了資產品質,風險管理的節點前移,風險管理理念在財務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金融資產減值的計量需要確定違約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參數,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資產特徵及其未來預期,充分掌握包括客戶情況、經濟周期和巨集觀環境等的各種資訊,新準則的實施將推動風險管理與財務工作深入協同。

  金融審慎監管思路得到深入貫徹

  此次準則的修訂主要源自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社會各界對金融工具準則的廣泛詬病,因此新準則充分體現了金融穩定和審慎監管的內在訴求。新的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方法、新引入的預期信用損失模型都是將金融監管理念納入會計準則制定的產物。特別是預期信用損失模型,與巴塞爾III中採用內部評級法計算風險資產和資本充足率的思想一致,儘管其模型所用到的具體指標、參數不盡相同,但從理念上體現了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契合。新的減值模型,使得撥備與資本的角色更加清晰,撥備用來彌補預期損失,資本則用來彌補非預期損失。新會計準則所做的努力,有助於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資本緩衝,緩解順周期性,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銀行業運行將更趨穩健

  儘管新準則實施之初對銀行業的利潤和淨資產都帶來一定衝擊,但從長期來看,新準則將有助於銀行業更加穩健的經營。首先,在利潤波動加劇、減值增加以及監管嚴格的多重作用下,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或將調整,預期將減少對資管、理財等非信貸資產的投資,資產配置將在一定程度上向傳統信貸業務回歸。其次,隨著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應用,銀行對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提前預期、做足準備,將為銀行積累更多的風險管理經驗,提升風險計量和管理水準,同時也為資本的補充贏得時間。最後,隨著新準則對資訊透明度要求的提高,銀行對金融資產的資訊披露更為充分,有助於創造更完善的資本市場環境,促進銀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新準則的實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和金融監管條件下,將促進銀行業更加審慎和穩健的經營。

  (本文作者介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