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願各位·清明安康

導讀

清 明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不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更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我們現在所知的清明節的習俗,

是融合了兩個節日的習俗,

分別是寒食節和上巳節。

下面就來看一看,

清明習俗吧。

清明-插柳

清明節期間,有些人會在簷下插柳或在門上插柳,甚至更早之前,或有人在頭上戴柳。

關於清明節插柳戴柳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後續發展成祈求長壽的寓意。

第二種說法

中國傳統節日,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三大鬼節」。

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

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第三種說法

為了紀念寒食節的主角--介子推。

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

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

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

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當然寒食節給清明節帶來的習俗,不止戴柳這一項。

清明-掃墓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吸收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等習俗。

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但民間說法還是有點出入的。

所謂的禁火冷食就是禁止生活,吃生食,可想而知,吃了熟食冒著香氣的滋味,還有誰願意再過茹毛飲血的日子,早前寒食節盛行,後續發展還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清明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樓雙夾鬥雞場。

內人對禦分明看,先睹紅羅被十床

到了唐朝寒食節基本落寞,清明節取代了其地位。去掉了一些不好的習俗,留下了祭祀、插柳、踏青等習俗。

清明-踏青

關於上巳節,現在已經很少聽到這個節日了。

但其實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聽過。

在高中生耳熟能詳的《蘭亭集序》中的開頭寫道: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這其實就是寫道上巳節的習俗。

早前,人們會在三月三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活動,但後續因為清明和上巳節日期很相近且習俗也很相近,(清明踏青這個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上巳節的風俗也逐漸衰減,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中寫道「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那般。

至於上巳節,少數民族對此了解得更深一點。

清明-飲食

說起清明節,又說起吃。

那必不能不說的就是清明果了。

於是我查遍資料看遍視頻。

發現了清明果有兩種做法。

這邊就給介紹一下。

青團

艾團、清明果

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艾糍

鮮嫩的艾葉和將其和蒸熟後的粳米和糯米在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

艾糍粑粑

清明-小知識

1.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拔河、放風箏也是清明習俗之二。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4.清明節祭祀期間要注意明火。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