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船重工市場化債轉股背後:力爭2020年證券化率至70%

  中船重工“市場化債轉股第一單”背後的故事

  ——專訪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副總經理薑仁鋒、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華偉

  ■本報記者 董少鵬 矯 月

  3月1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重工”)在中登公司完成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之股權登記,走完了央企市場化債轉股“第一單”的全過程。3月9日,中船重工副總經理、中國重工董事長薑仁鋒,中國重工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華偉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專訪。

  他們表示,在無相關細則可循的背景下,中船重工推行的市場化債轉股趟出了一條路。本次債轉股不僅為公司減少了218.68億元債務,助力公司生產經營的改善,同時,這一模式還獲得了各方面高度認可,樹立了央企市場化債轉股的樣板。

  市場化債轉股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薑仁鋒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推行市場化債轉股主要是為了解決負債率較高的問題,“2008年之後,造船業普遍低迷,國內許多造船廠發力海工業務。然而石油價格的斷崖式下跌,導致了大量海工產品接單難、交付難,現金流緊張,負債率高企。”

  在造船業整體低迷,造船企業負債率普遍高於80%以上的情況下,2017年年初,中船重工決定啟動以中國重工為平台的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同時,由於存在控制產能的壓力,必須在不新增項目的前提下籌集資金,於是,債轉股成為最優選擇。

  早在2016年,中船重工就主動削減過剩產能,其中,中國重工作為中船重工船舶與海工裝備板塊上市平台,對內部造修船資源進行了軍民融合式整合。旗下的武昌船舶重工與青島北船重工、大連船舶重工與山海關船舶重工實現兩兩重組整合。

  “本次內部整合重組是為了削減過剩產能,因此中國重工不宜再采取定增方式籌集資金投募投項目。”華偉表示,為了響應國務院2016年10月發布的《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和《關於有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意見》等精神,中船重工決定將市場化債轉股付諸實施。

  為此,中船重工引入了8家投資機構對中國重工子公司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進行增資,合計投資金額為218.68億元。其中,中國信達資產、中國東方資產以受讓金融機構貸款債權進行增資,投資金額合計70.34億元;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華寶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平安資產和國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以受讓中國重工股權進行現金增資,投資金額合計148.34億元,所獲增資資金全部用於償還標的公司債務。

  “由於是首次實行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整個過程具有開創性,為此,公司反覆與投資方商談,並且雙方條件也在不斷更改。”華偉說:“經談判,新進機構股東的持股鎖定期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確定為3年。同時,根據軍工企業的特殊性,新進機構股東不能獲取董事席位,而是以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的身份參與公司事務。”

  在中船重工推行市場化債轉股過程中,政府部門相關債轉股的細則尚未頒布。中船重工除了要和投資方商談,還要與多個政府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可以說,中船重工為市場化債轉股趟出了一條路。華偉介紹:“當時商業銀行還沒有設立專門的債轉股實施機構,在我們推進債轉股工作過程中,相關機構才相繼設立。”

  2017年8月份,中國重工完成了債轉股工作,增資現金部分已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第二步中國重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工作隨之啟動,2017年12月28日,中國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審核通過了中國重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項目。2018年3月1日,中國重工順利完成股份登記,標誌著市場化債轉股的圓滿完成。 

  本次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是“第一次吃螃蟹”,是示範引領的重大突破性案例,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典型案例。在中船重工成功實施市場化債轉股之後,多家央企前來學習取經。

  繼中國重工市場化債轉股之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也相繼推出了同樣的債轉股模式。2月26日晚間,兩家上市公司已發布相關公告。

  堅守大國重器

  適度多元經營

  造船業是拚實力的行業,其中資金實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華偉指出,市場化債轉股給公司帶來了一系列的好處。一是中國重工可節省約8億元的財務費用;二是中國重工資產負債率下降10個百分點,中船重工資產負債率下降了5個百分點。

  華偉還表示:“債轉股對企業日常經營的好處也十分明顯,子公司的現金流好轉不但有利於子公司在建產品的完工,也有利於其新接訂單。同時,船廠資產負債率的下降,也會給船東注入更多的信心。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此外,獲得債轉股的部分融資後,公司還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產品研發中。”華偉如是說。

  2017年上半年,中船重工圍繞“聚焦主業主責、聚力興裝強軍”,努力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其中,由公司建造的我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於2017年上半年正式下水出塢,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此外,公司為我國海軍建造的又一艘新型飛彈驅逐艦也於2017年上半年成功下水。在軍貿方面,公司還獲得泰國軍方潛艇採購訂單,標誌著我國常規潛艇對外出口再獲重大突破。

  除了軍工業務的發展外,受國際原油價格低迷影響,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市場蕭條,海工行業陷歷史低位。鑒於此,公司在2017年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海工裝備的多領域發展。在深海漁業養殖裝備領域,為挪威薩爾瑪集團研製的世界首座大型半潛式智能漁場“海洋漁場1號”順利交付,該項目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填補了海工行業多項科研和施工空白。

  同時,公司在海工模塊及海工船領域,同上海打撈局簽訂新型深潛水工作母船合約,對進一步提升我國深海水下作業和和搶險打撈能力,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南海等海上重要戰略運輸通道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公司為巴西石油公司建造的FPSO上部電氣模塊P77模塊成功交付,贏得得巴油公司的高度認可;為國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承製的“中國海監106”海灣移動監測平台成功交付;得標勝利七號鑽井平台塢檢修理項目並順利進塢開工檢修。

  據華偉介紹:“公司的民船業務在低迷期更需要轉型更新,生產更多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此,公司對科研投入非常重視,每年研發投入約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0%。”

  力爭2020年

  證券化率提升至70%

  中船重工作為特大型軍工央企和全球第一造船集團,其改革發展步伐一直走在軍工集團前列。近年來,中船重工一直在加快與資本市場融合的步伐,並提出將推進軍工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到“十三五”末(2020年年末)集團資產證券化率擬提升至70%的目標。

  據中船重工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中船重工將繼續推動在資本層面實現軍民融合,落實混合所有製改革,做強主業;依托旗下上市公司,不斷注入優質軍工和軍民融合產業資產;建立完善四大領域、十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投融資平台,著力打造若乾個百億市值的創新型優質上市公司。

  除了中國重工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外,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也同樣推進了產業重組整合。中國動力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動力類資產運作平台,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專業化運作,成為涵蓋七大動力板塊、技術門類全面的動力公司,並開展了內部中、低速柴油機業務重組整合工作。

  2016年,中船重工集團收購上市公司中電廣通,將其打造為電子信息板塊的軍民融合產業重組整合融資平台。目前,中電廣通已更名為中船重工集團海洋防務與資訊對抗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防),注入了長城電子有關資產。同時,中船重工加快推進水聲行業研究所與有關企業的產研一體化重組整合,形成水聲探測與對抗產研一體的能力體系,加快建設“水下長城”,進一步鞏固中船重工在水聲行業中的龍頭和骨乾地位。此外,中船重工還加快推進中國海裝等IPO步伐,推進高、新、精、特業務及相關資產上市工作。

  2017年7月12日,中船重工正式成立了智慧海洋、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環境工程等11個軍民融合大產業事業群,旨在集中相關資源,構建強大的產業經濟,促進產業經濟與資本運營齊頭並進,不斷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壯大。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