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42天,子宮到底經歷了什麼?

分娩之後,人體中受傷最嚴重、急需調理恢復的部位,非子宮莫屬。在子宮恢復的過程中,雖然我們無法通過肉眼直接看到產後子宮的恢復情況,但可以通過身體發出的小信號進行判斷其恢復的好壞。產後42天,子宮到底經歷了什麼?


子宮恢復兩過程、

1

惡露排出時間表

★產後1~3天,血性惡露。顏色呈紅色或暗紅色,量與平時月經量一般,時有血塊,帶血腥味。

★產後4~14天,漿液性惡露。淡紅色,含有少量血液、黏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味道較重。

★產後14天以後,白色惡露。形狀如白帶,但是較平時的白帶多些。

2

子宮頸恢復時間表

★產後1周。子宮降為500克,產後7~10日子宮頸內口關閉。

★產後2周。子宮降為300克,子宮進入盆腔,腹部檢查不能觸及宮底。

★產後3-5周。胎盤附著部位以外的子宮內膜基本修復,子宮頸基本恢復到正常大小。

★產後6-8周,子宮降為50克,恢復至孕前大小,宮內膜修復完成。

子宮恢復兩指標


除了去醫院檢查,寶媽還可根據以下兩項指標,在家進行自檢。

1

子宮底高度

如果在產後當日臍平或臍下1~2橫指可以觸摸到球形物,到約2周後該觸感消失,這說明子宮復舊良好。

2

惡露情況

如果在子宮恢復過程中,發現惡露並沒有按照時間表的進程變化,顏色、惡露量、氣味都出現了異常,這說明子宮恢復不佳。

子宮恢復五重點

1、母乳餵養。利用寶寶的吸吮刺激催產素的合成,促進子宮肌肉的收縮,加速子宮恢復。

2、及時排尿。產後膀胱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甚至導致產後出血。產婦一般在產後4小時內,要進行第一次排尿。

3、適度按摩。把手放在肚臍下方,做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4、飲食調理。產後可適當飲用生化湯,有利於惡露排出。

5、適度運動。產褥期進行適度運動,可促進腸蠕動、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溫馨提示

子宮恢復不佳,將影響寶媽再次懷孕,還會擾亂正常月經,誘發各種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宮頸疾病等。因此,寶媽在產後一定要注重觀察和護理,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