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皇庭國際營收數據異常 借款加碼小貸業務引爭議

紅刊財經  周月明

皇庭國際最近可謂是多事之秋,不僅股價短期出現連續跌停、大股東減持,且董事長鄭康豪也被有關機構要求協助問詢。在諸多負面因素影響下,公司短期跌幅超過了50%,如此不僅暴露出股權質押風險,且也讓很多機構投資者深套其中。

  

皇庭國際(000056.SZ)最近可謂是多事之秋,不僅股價短期出現連續跌停、大股東減持,且董事長鄭康豪也被有關機構要求協助問詢。在諸多負面因素影響下,公司短期跌幅超過了50%。股價的暴跌,不僅暴露出高股權質押的風險,且也讓很多介入其中的機構投資者深套。

  

梳理皇庭國際近幾年經營數據,《紅周刊》記者發現該公司財報披露的營收、採購金額與現金流量等數據在財務勾稽關係上存在一定的異常,而這或預示著公司股價在近期出現異常暴跌是早有先兆的。

可疑的營收數據

  

皇庭國際2016年以來的財報數據顯示,在營收同比大幅增長的同時,其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卻在明顯下滑中,體現出明顯增收不增利情況,特別是2018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表現尤其明顯,同比增速幾乎處於不增長狀況。

  

數據顯示,皇庭國際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約為3.25億元、7.02億元和4.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1.45%、115.53%和58.46%,而淨利潤則分別達到1.13億元、1.78億元和1.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95.93%、59.42%和3.5%。

  

為什麽皇庭國際近幾年的增收不增利情況越來越明顯?是市場整體經營環境的不景氣,還是其它原因所致?《紅周刊》記者在對其近三年財務數據進行梳理時發現,該公司近年來的營收與現金流量數據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異常情況。

  

以皇庭國際2018年財報數據來看,該公司營業收入為45705.95萬元,考慮增值稅(17%稅率)因素影響,含稅營收額大約是53475.96萬元。同期,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9706.14萬元,與營收相關的預收款項減少了2286.85萬元,三者勾稽,可以看到上半年現金流入相比營收要多出了8517.03萬元,理論上,這將會導致當年資產負債中經營性債權出現金額減少才對。

  

可事實上,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應收账款(包含壞账準備)、應收票據(無應收票據背書)等經營性債權共計12882.75萬元,相比期初相同項目合計不但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了6559.46萬元,這一數值與理論上應該減少8517.03萬元債權的結果相差了15076.49萬元。那麽,這一矛盾的數據是否意味著,公司存在部分應收款項或現金收入沒被確認為營業收入?而若真是應收款項沒完全被確認為收入,則公司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麽?

  

除2018年上半年營收與現金流量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存在異常之外,皇庭國際2016年、2017年的營收方面數據同樣是讓人懷疑的,不排除有虛增營收之嫌。

  

數據顯示,皇庭國際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2583.99萬元和70227.16萬元,考慮增值稅(17%稅率)因素的影響,含稅金額大約分別是38123.27萬元和82165.78萬元。

  

皇庭國際的同期合並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這兩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4561.56萬元和71247.11萬元。考慮同期預收款項的因素,即2016年、2017年公司新增預收款項為115.79萬元和3306.24萬元的影響,與這兩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34445.77萬元和67940.87萬元。將這兩年含稅營收與現金流入勾稽,理論上將有3677.5萬元和14224.91萬元營收因未收到現金需要形成相應債權,體現為應收款項的新增。

  

然而,從數據統計來看,皇庭國際2016年和2017年的應收账款(包含壞账準備)、應收票據(無應收票據背書)合計分別為4589.68萬元和6323.29萬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分別增加了-674.29萬元和1733.61萬元,這一數據顯然與理論上應該形成的3677.5萬元和14224.91萬元新增債權明顯不符,差額分別達到了4351.79萬元和12491.3萬元,如此即意味著在這兩年中有4351.79萬元和12491.3萬元含稅營收是沒有獲得現金流量和相應的經營性債權支持的,不排除虛增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虛增營收1.96億元的2017年正是皇庭國際大力拓展小貸業務的一年,公司正為此業務大舉借債,當年短期借款比2016年暴增了6.9億元,財報中,公司稱其主要是用於子公司同心再貸款開展業務。而結合公司當年營收大幅虛增來看,不排除其是為達到借款目的而有刻意製造利好經營表相的可能。

採購數據的差異

  

除這幾年營收方面數據異常外,《紅周刊》記者發現皇庭國際2016年、2017年的採購數據同樣存在異常。

  

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皇庭國際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額分別為4347.63萬元和10390.12萬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分別為74.05%和53.67%,由此可推算出這兩年的採購總額分別為5871.2萬元和19359.26萬元,考慮到17%增值稅率的影響(公司無海外業務),公司含稅採購總額分別達到了6869.3萬元和22650.33萬元。

  

在2016年、2017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5695.54萬元和21259.15萬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的-2.83萬元和405.22萬元影響之後,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5698.37萬元、20853.93萬元。將含稅採購總額與這部分現金支出勾稽,兩者之間分別相差了1170.93萬元和1796.4萬元,理論上,2016年將有1170.93萬元未付現的採購需要形成新增債務,2017年將有1796.4萬元債務的增加。

  

可事實上,2016年應付款項不但沒有新增,反而減少了2380.51萬元,與理論新增值之間差額拉大到3551.44萬元,而2017年新增的應付款項雖然達到了1973.27萬元,但相比理論新增債務1796.4萬元卻多出了176.87萬元。很顯然,從數據勾稽關係看,2017年採購數據相對合理,而2016年採購數據則明顯異常了。

小貸業務資產減值計提是否合理?

  

皇庭國際是自2016年以來開始涉及小貸業務的,其2017年此項業務營收佔比高達29%,約2.07億元,2018年上半年,該項業務1.84億元收入佔公司總營收比例達到了40%。2017年,公司為小貸業務還曾大舉借債,短期借款相比2016年暴增了6.9億元,至2018年中期,短期借款餘額高達7.7億元。財報中,公司明確表示暴增的短期借款主要是用於子公司同心再貸款開展業務。而就在公司小貸業務大力發展的同期,可以發現其當年的財務費用也出現了大漲,至2.45億元,同比增長121%。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7年的財務費用支出比該項業務營收還要高,雖然公司同期還存在近16億元長期借款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筆高達7個多億的短期借款所帶來的成本費用支出是不容小覷的。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筆高達7個多億的短期借款償還問題也是令人關注的。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貨幣資金僅有6億元,相比2017年年底少了1.41億元,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僅剩下600萬元,比2017年年底也少了5.01億元,同比大減了97.16%。若要償還此項短期借款,到時需有更充足的經營現金流淨額或者其他可變現資產抵債(如公司的投資性房地產),否則通過再次借貸方式解決短期借款問題,難免又會產生一筆高額利息支出,而這些都會令公司現金狀況面臨壓力。

  

此外,據2017年財報數據,皇庭國際貸款業務的資產為20.69億元,佔總資產14.6%,而對這一部分的減值計提為1%,為2495.8萬元。2017年小貸業務營收約2.07億元,也就是說,放貸資產20.69億元,營收2.07億元,放貸點數約為10%,屬於高風險貸款。從目前行業環境來看,當下許多小貸公司都因收不回貸款導致了壞账大增,資金鏈斷裂破產跑路現象頻頻發生,而皇庭國際的貸款資產高達20多個億,壞账計提卻僅有2495.8萬元,如此低的計提比例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