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弘高創意應收账款高企 多項財務數據存在偏差

紅刊財經 周月明

弘高創意高企的應收账款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攔路虎”,直接影響了企業“造血能力”。與此同時,營收、採購等數據若從財務勾稽角度分析,也均存在較大異常,令人懷疑其財務數據的真實性。

建築裝飾行業近年來的市場行情並不是太穩定,而在此行業中的上市公司口袋也跟著縮緊,比如集施工和設計業務於一身的上市公司弘高創意,在剛剛發布2019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中稱,將虧損4500萬元至6500萬元。翻閱該公司財報,可發現弘高創意2018年還是微盈利726萬元,誰知僅過去半年就迅速陷入了虧損。

此外,弘高創意營收自2017年以來也是出現不斷下滑的,2017年、2018年分別實現17.71億元和14.44億元,同比下滑51%和18%。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在近日剛剛進行的路演活動中卻稱“訂單下降因嚴格挑選客戶資源,主動收縮非優質項目所致”。如此表述讓人有些奇怪,在經營行情非常不好的情況下,弘高創意還要心情去挑訂單,如此的經營行為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在研究弘高創意相關資料時,《紅周刊》記者發現該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高企的應收账款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攔路虎”,直接影響了公司“造血能力”。此外,其營收、採購等數據若從財務勾稽角度分析,可發現其中也是存在較大異常的,令人懷疑其披露的財務數據是否真實。

應收账款高得驚人

在年報中,雖然弘高創意大段描述自己的設計能力,但實際經營中,營收還是主要來自於工程施工,多年來,工程施工營收佔比均超過90%。要知道,工程施工公司往往在產業鏈中相對被動,而這在弘高創意經營過程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翻閱弘高創意2018年的前五大客戶名單(2018年以前並未披露大客戶名單),多為北京城建亞泰建設集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強勢部門,而客戶越強勢,在回款上的話語權也就越高,進而也就造成了弘高創意應收账款常年高得驚人。

2017年、2018年,弘高創意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7.71億元和14.44億元,而應收款項卻分別為39.89億元和37.23億元,是當年營業收入的2.25倍和2.58倍。如此高的應收账款意味著弘高創意這兩年基本上就屬於“白忙活”了,只是“紙面富貴”,根本沒有什麽現金能夠進入自己的口袋。從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來看,除了2016年有4852萬元之外,其余幾年都為負值,2017年、2018年時分別為-5.33億元和-3116萬元,大量墊款、回款不佳,著實令弘高創意的“造血能力”出現問題。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高企的應收账款還會產生大量壞账損失,2017年高達3.38億元,而2018年也有9908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8年壞账損失比2017年要少,但账齡卻是越來越長。2017年,1年以內的應收账款所佔比例還在28%,可到了2018年時,這一比例已降至3%(2018年公司有46億元的應收账款,但隻披露了其中8億元的账齡),如此情況不禁令人擔憂,這些越拖越久的應收账款會否在2019年突然“爆雷”,而一旦假設真的出現,則很可能會導致公司業績大幅虧損。

營收數據存疑

弘高創意應收账款高企,也不禁令人懷疑這些款項是否真實?是否出現公司借此增厚業績的情況?為此,《紅周刊》記者核算了弘高創意2017年和2018年的營收數據,發現其營收數據確實存在一定異常。

2017年、2018年,弘高創意營業收入分別為17.71億元和14.44億元,而從弘高創意2017年、2018年的合並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公司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0.11億元和13.86億元,此外,2017年、2018年公司新增預收款分別為4155.03萬元和-4740.37萬元,對衝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7年、2018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達到了19.69億元和14.33億元。

若暫不考慮營業收入的增值稅影響,將這兩年的營收與現金流數據勾稽,則2017年、2018年現金收入比營收分別多出-1.98億元和1036.89萬元,若考慮增值稅影響,則顯然這個差值將會更大。因此從理論上講,2017年的應收款項應該至多減少了1.98億元,而2018年應收款項應該至少新增1036.89萬元。

可實際上,在這兩年的資產負債表中,弘高創意的應收账款(包含壞账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47.92億元、46.34億元,分別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減少了2.58億元和1.58億元,很明顯,這與理論上應該增加或減少的金額並不相符的。理論上來說,2017年應收款項應至多減少-1.98億元,但實際上卻減少了2.58億元,憑空消失了5978.61萬元的應收款項沒有相應數據支撐。而2018年理論上應收款項至少增加1036.89萬元,但實際上未增反減少了1.58億元,至少存在1.68億元的營收沒有獲得相應數據支撐。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上的差異還是在未計算增值稅的情況下,若考慮增值稅的影響,則差異金據金額將會更大。即使我們考慮到弘高創意2017年、2018年分別有3520.73萬元和4992.38萬元的應收票據背書影響,仍無法解釋上述數據上的差異。

“憑空消失”的應付款項

除了營收方面數據出現異常外,《紅周刊》記者在查看弘高創意相關採購數據時也發現了一些疑點。 資料顯示,2018年,弘高創意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為2.16億元,佔總採購額比例為19.76%,由此推算其2018年總採購額為10.91億元。同期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2.56億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加的30.12萬元的影響之後,則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達到了12.55億元。

若暫不考慮採購金額的增值稅情況,則2018年現金支出比採購金額多出1.64億元。也就是說,理論上,2018年的應付款項至多減少1.64億元。  可事實上,2018年弘高創意的應付款項為28.02億元,相比上一年減少了2.99億元,遠遠超過1.64億元,很明顯,這與理論金額很不相符的,多減少了1.35億元的應付款項沒有相應數據支撐。而且,這還是在未考慮增值稅的情況下,若考慮增值稅,異常的應付款項金額將會進一步擴大。

那麽,應付款項的變化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呢?然而,即使我們考慮到當年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的增減情況,也無法解釋這部分數據差異。2018年,弘高創意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之和總共為2822.02萬元,當期僅新減少了94.03萬元。而同期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僅為21.09萬元。因此從理論上說,2018年應付款項還應該相應減少115.12萬元才符合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勾稽情況。由此可看出,這部分金額相對較小,幾乎不能影響到此前計算出的數據差異。那麽,多減少的至少1.35億元的應付款項又去哪兒了?是否在實際情況中,弘高創意並沒有像財報中所顯示的那樣應付款項在逐漸減少,而是隱藏了一部分應付金額呢?對此疑惑,是需要上市公司做進一步解釋和披露的。

存貨數據存在異議

除營收數據、採購數據有很多疑點之外,弘高創意的存貨數據也是令《紅周刊》記者疑惑不解的。  財報披露,弘高創意2017年、2018年的存貨構成都為建造合約形成的已完工未結算資產,也就是說是已經完工的項目,但還未確認到營業收入中,2017年、2018年這些資產分別有2.82億元和2.51億元,2018年減少了3056.91萬元。

此外,弘高創意還披露了營業成本的構成,其中,2018年原材料金額為6.88億元,佔營業成本比例56.19%。由此佔比可大概推算出當年庫存中減少部分大概有1717.68萬元的金額為原材料。

一般來說,存貨中新增的原材料金額與營業成本的原材料金額相加,大致等於當年採購的原材料金額,那麽將1717.68萬元與原材料成本6.88億元對衝,大概得到2018年弘高創意原材料採購金額為6.71億元。但是,根據當年弘高創意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情況和所佔採購總額比例來推算,2018年弘高創意採購總金額卻為10.91億元,顯然,與前述估算出6.71億元原材料金額相比,兩者之間相差了4.2億元,那麽這多出來的採購金額是用於什麽採購的呢?考慮到2018年公司前五名供應商名單顯示都為勞務公司的前提,這剩餘的採購金額是否為採購勞務的金額呢?

資料還顯示,2018年營業成本中直接人工金額為4.64億元,佔營業成本比例的27.9%,由此可大體可推算出當年新減少的3056.91萬元存貨中,有大約852.88萬元為直接人工成本,那麽將-852.88萬元與4.64億元相加,可得出2018年弘高創意大約支出了4.56億元金額在人工成本上。而在這塊人工成本中,假設4.2億元全都用於勞務採購,那麽至少約有3600萬元的金額是弘高創意自己的生產人員的人工成本。

2018年,弘高創意生產人員有236人,將3600萬元與236人相除,則大概得到人均成本為15.25萬元,也就是說這些生產人員的年均工資至少要在15萬元左右,平均每個月薪資在1.3萬元上下,至於這一結果與建築市場上工人平均薪資是否相符是有待商榷的,即需要弘高創意做進一步解釋和披露更為詳細的人工成本數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弘高創意的全資子公司弘高建築工程拖欠了300名勞動者80.6萬元的勞動報酬,平均每人拖欠2687元,並因此被人社部拉入了黑名單。這不禁令人生疑,一邊疑似給生產員工定出那樣的“高薪”,一邊又連每人2600元薪資都拿不出,這是否又略顯矛盾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