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晚清發生兩百年不遇的大旱災 李鴻章挪用軍餉救災

1876年初春,京師。

接連幾個月都沒下一場雨了,京師和直隸地區人心惶惶。朝廷也注意到這種現象,於5月11日頒發上諭,稱:“京師入春以來,雨澤稀少,節逾立夏,農田待澤孔殷。”

對於“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經濟來說,洪災和旱災都很麻煩,因此,朝廷很關心,迅速頒布了處理措施:祈雨。朝廷命令5名大臣,懷著虔誠的心情祈雨,希望上天開恩,普降甘霖。

然而,祈雨似乎並沒有什麽用。旱情一直持續到冬天,讓當年的秋糧顆粒無收。甚至連與直隸相鄰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都出現了程度不一的旱情,出現莊稼大面積歉收的情況。

1877年,一場罕見的大旱災爆發。由於大旱災從1877年橫跨到1878年,而1877年是丁醜年,1878年是戊寅年,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

糧食沒有收成,災民只好吃草根樹皮度日。在1877年春天,災民還能吃上草根樹皮,到了夏天,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後,就出現了賣兒賣女的現象。《申報》記載:

“到處災黎,哀鴻遍野,始則賣兒鬻女以延活,繼則挖草根撥樹皮以度餐。樹皮既盡,亢久野草亦不複生……路旁倒斃,無日無之。”每天都有人,因為饑餓,倒斃於路旁,觸目驚心。

餓死還僅僅是第一步。當所有能夠果腹的東西,都被搜刮乾淨後,必然出現“人相食”現象。具體現象咱就不說了,太慘烈,怕您的心髒承受不了。隻說一份數據:美國學者、華洋義賑會秘書沃爾特·馬洛裡在《饑荒的中國》中透露,“丁戊奇荒”導致900萬——1300萬人死亡,“一八七六至一八七九年間……因受饑餓疾病及強暴之侵迫而犧牲者,約有九百萬至千三百萬人之多。”

山西巡撫曾國荃在《請飭拔西征軍餉疏》中,描述“晉省(山西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祲奇災,古所未見。詢之父老,鹹謂為二百餘年未有之災。”曾國荃將這場大旱災稱為兩百年不見的大災荒。

“丁戊奇荒”最嚴重的地方是直隸地區,直隸地區的最高軍政民長官是直隸總督。當時,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是直隸地區廣大民眾的“父母官”,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賑濟災民。

怎麽賑濟災民呢?無外乎兩個辦法。一是直接籌措、調集糧食。二是多方籌資、購買糧食。

在籌措糧食方面,直隸地區是沒有糧食了,直隸地區周邊各省也沒有糧食了,李鴻章只好奏報朝廷,調集其他省份的漕米。從1877年到1878年,兩年間,在李鴻章的爭取下,朝廷撥付了共計21萬石漕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情。

在籌措資金方面,李鴻章首先向朝廷伸手,要了14萬兩銀子賑災款。那時候,朝廷財政吃緊,戶部也沒啥“余糧”,這些錢拿出來後就再也無能為力了。李鴻章只能另外想辦法,比如,請兄弟省份支援。1878年,李鴻章收到來自江蘇、上海、兩淮、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廣西等省的賑災款,共計11餘萬兩銀子。李鴻章還破天荒地接受外國援助,在華人聚居的地方籌措善款。

為了賑災,李鴻章甚至挪用了軍餉。

1877年,李鴻章挪用了司道庫及練餉製錢、藩庫地糧銀、練軍餉共計36萬兩銀子。1878年,李鴻章再次從北洋海防經費中撥付了8萬兩銀子,用於直隸地區賑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江南士紳紛紛慷慨解囊,捐糧的捐糧,籌款的籌款,且開設了許多粥廠,收容逃往江南的災民,譜寫了一曲急公好義的讚歌。

李鴻章在“丁戊奇荒”前後全力賑災,收到了一定效果,減少了災害的損害程度,應該值得肯定

【參考資料:《清實錄》《萬國公報》《李鴻章傳》《申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