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崇禎拒絕挪用軍餉賑災,導致明朝陷入兩線作戰

明朝末年,社會動亂,天下紛爭,如何穩定局勢是當時最重要的話題,崇禎皇帝手下並不缺乏有識之士,他們也給出了不少建議,其中最值得稱讚的便是太常寺博士吳甘來給出的答案。

萬歷二十七年,吳甘來出生於宜豐潭山鎮,作為懷寧縣令吳之才的次子,吳甘來極其聰慧。據史料記載,吳甘來四歲就能熟背父親口授的詩文,而且記憶力很強,十天半個月也忘不了。在小孩子中間,吳甘來向來有長官氣質,是一個天生的孩子王。五歲時,吳甘來進入私塾學習,不到數月便將書本背熟,對於雲台二十八將這樣的英雄人物更是耳熟能詳。即便擁有如此天資,吳甘來還是每晚熬夜苦讀,挑燈夜戰,經常讀書到天明。

吳甘來的父親在做官時,對貪贓枉法之徒十分厭惡,懲辦力度極強,對百姓寬厚,體恤民情,經常縮減賦稅。受家庭影響,吳甘來自然也十分痛恨欺詐百姓的貪官汙吏和恃強凌弱的地方豪強大族。年輕時,吳甘來就仰慕大詩人梅子真,還專門前去拜謁梅子真墓,並聯合身邊朋友,仿照前人組建了詩社。

崇禎元年,吳甘來考中進士,被授予中書舍人,崇禎五年改任刑科給事中,後授南京太常寺博士。吳甘來在任職期間,對國事極其關心,常常上疏崇禎皇帝,陳述對國家政治、經濟、民生、人才選拔等方面的真知灼見。當然,由於吳甘來剛正不阿的作風,得罪了不少權貴,但清廉奉公的名聲也被百官所稱讚。

崇禎七年,西北地區發生大旱災。山西、陝西等地農民種植的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們只好啃樹皮、吃草根充饑。饑荒迅速蔓延的地方盜賊橫生,行人不僅經常被打劫,甚至還可能被吃掉。吳甘來了解到災情嚴重,立馬奏請崇禎皇帝下令發放糧食,賑濟災民,穩定局勢。但是,崇禎皇帝卻以要和後金及農民軍作戰需要軍餉為理由,駁斥和拒絕了吳甘來的請求。

其實,吳甘來此時的建議是當時讓明朝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最好建議,軍餉可以很快湊齊,但如果百姓聽到造反的農民軍來了就歡天喜地前去迎接,政府軍遇到農民軍就望風而逃,這種後果必定不堪設想。平定天下,最缺的不是軍餉等物資,而是能不能籠絡住人心,不讓饑荒的百姓加入起義的農民軍部隊,只有這樣才能讓明朝的統治能得以維持。

然而,崇禎皇帝並未采納這個正確的建議,最終導致明朝的農民軍越打越多,而隨之而來的稅賦也拖垮了明朝,崇禎皇帝不但沒有平定天下,自身也落了個吊死煤山的下場。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