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安石為什麽要變法?

王安石變法從公元1068年拜相開始,直到公元1076年其下台結束,差不多八年的時間。這期間王安石兩次罷相,又兩次回任,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站在現在的角度回顧千年前的這場社會改革,王安石變法的宗旨其實就是致力於解決宋朝當時的“三冗”問題。為此,王安石頒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手段,目的就是精簡人事、精簡費用、增加國家的收入,同時不增加人民的負擔。

“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國的國界基本穩定,因此對外戰爭並不頻繁,防守邊疆的壓力也不大,但宋朝並沒有減少軍隊數量,相反北宋養了相當多的常備軍,給國家財政造成很大的負擔,這便是“冗兵”問題。再者,古時的官員分為“官”和“吏”兩個階層,其中官是士大夫,地位崇高;吏是官的助手,身份低微。按照宋朝的制度,要做官只有通過科舉和門蔭兩條途徑,而吏就沒有什麽資格可言,常常是家族式的。宋朝計程車大夫有很高的俸祿,吏卻幾乎沒有俸祿,只靠在工作上收取一些規費,因此吏員就不免貧苦。

圖-開封古城

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朝廷的實際事務多是依靠吏員執行,官管“人”,吏管“事”。如此一來便造成文官體系頭重腳輕的局面,官吏人數很多、開支很大,但效率很低,這便是“冗官”問題。“冗兵”和“冗官”又共同引發了“冗費”問題,最終“三冗”造成了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

王安石出身貧苦,深知國家的弊病,於是便對症下藥。宋朝養兵太多,他就提出全國皆兵,凡是身體好的人都有當兵的義務,平時加強訓練,有戰事時,這些人就可以征調出來作戰。官員效率低下,他就提高吏員的地位和俸祿,吏員有了足夠的薪水,就會減少違規,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在經濟方面,王安石也頒布了相當多的舉措。比如,他提出了免役法,即讓不願服勞役的人繳納一筆錢,朝廷用這筆錢雇傭專業做勞役工作的人代替他們。這個方法確實很精簡,朝廷得到了一筆經費,就是所謂免役錢。而雇人服役,既提高了效率,又能節儉一筆開支。此外,王安石提出青苗法,其實就相當於“農耕貸款”。老百姓在田裡播了種,在農作物還沒有收割的時候,百姓通常都比較窮困,往往要向放高利貸者借錢度過這段拮據的日子。

而王安石乾脆以官方的名義借錢給老百姓,等農作物豐收以後,再加一點利息還給朝廷,這樣既讓百姓解了燃眉之急,又使國家得到一筆收入,堪稱兩全其美。歷史上,王安石做這些改革時抱定了很大決心,他對宋神宗說:“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樣堅決的態度,放在歷朝歷代也是少見的。然而宋朝朝廷內的派系林立、朋黨攻訐卻注定了這場偉大改革的失敗。在宋仁宗時期,北宋就有慶歷黨爭,兩個派系意見相左,互相攻訐,到了宋神宗時情況更甚。

意見分歧的派系彼此之間你爭我奪,常常不管策略的好壞,只要是派別不一樣,就用各種理由批判對方、反對對方。當王安石實施新政時,反對者就更多了,雖然宋神宗對王安石很信任,但是群情激憤時,王安石也不得不請辭。在八年的改革期間,宋神宗不得不兩次解除王安石的職務,新政最終無果而終。王安石是很有才能的宰相,宋神宗也是銳意進取的皇帝,但他們卻沒有配合的班底,也沒有合用的結構。宋神宗死後,保守的皇太后馬上重用司馬光等保守派,新政遭到全面廢除,王安石的變法也隨即宣告失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