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人敢接手的小店鋪,卻被他開出500多家店,靠一杯豆漿賣出20億


在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朝連鎖品牌方向發展。如今在機場、火車站、各大商場,乃至街頭巷尾,你都可以發現連鎖餐飲門市的身影,德克士、Coco奶茶、85度C更是席捲全國。

你或許不知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其中就有很多來自於寶島台灣,包括元祖蛋糕、永和豆漿、康司機、徐福記、味全等全國知名餐飲品牌。隨著海峽兩岸之間的密切交流與互通,越來越多的台灣餐飲企業來到內地發展。其中包括林炳生。


說起林炳生,你可能不認識,但是一提到永和豆漿,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作為永和豆漿的創始人,林炳生和大多數來自台灣的餐飲老闆一樣,從台灣來到市場潛力巨大的內地餐飲市場,這位從永和鎮走出來的老兵,已經在快餐連鎖行業佔有了一席之地。從1985年在台灣註冊「永和豆漿」的商標到今天,永和豆漿的總店鋪數已超過500家。

1958年,林炳生出生在台灣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個裁縫,靠幫別人做衣服維持生計。受到父親影響,林炳生退伍後找了份賣縫紉機的工作,開始跑業務打拚的日子。在第二年就被提拔晉陞為銷售主管,帶起10多人的團隊,還創下了優秀的業績。正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林炳生卻選擇了離開。他說,這是為了讓自我重新歸零,不斷去嘗試更具挑戰性的事業。


離開後,林炳生還賣過鋼琴、開計程車、做過房屋中介。在他眼裡,賣東西無非兩種境界,一種是賣到客人手裡,另一種是賣到客戶心裡。賣到手裡是你找客戶,賣到心裡就是客戶找你。

林炳生在做房屋中介的時候,接到了一個豆漿鋪轉讓的案子。這就是後來的永和豆漿。當年的永和豆漿換過幾個老闆都沒掙到錢,根本沒人敢接手。經過一番分析後,林炳生毅然決然將豆漿鋪和商標一起買下來自己做。

他還找來了兩個合作夥伴。其中一個夥伴做了兩個月後,他就不想做了,他說做這行太辛苦了,看不到未來,不做了。另外一個同事,他說這個比賣縫紉機還辛苦,做了半年,更看不到希望,當時一個月的業績只有幾十萬台幣,不久他也退出了。


就這樣,只有林炳生一個人堅持了下來。不過在台灣,餐飲界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一不留神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林炳生的永和豆漿取得了一點小成功,便引起食品大亨的覬覦,於是,惡意競爭、慘烈價格戰、利潤被吞噬、市場遭蠶食。窮則思變,林炳生也開始思考戰略轉型。

永和豆漿進入內地市場源於林炳生在老家福州的一次經歷。有一天早上,他在路邊吃完早餐,饅頭和豆漿一共8毛錢。遞上去一張5塊錢的紙幣,結果小攤老闆立馬將炸油條的手伸進褲子口袋,然後拿出一大堆零鈔來找補。


這件事對林炳生觸動很大,所以他決心打造乾淨衛生的早餐業態。其「無鋁油條」的製作工藝也是永和豆漿的特色之一。永和豆漿的對用油非常講究,炸完200根油條後,油一律換掉。

1999年, 內地第一家「永和豆漿」落地上海,用自建的通路和步步為營的策略來發展,如今,永和豆漿在內地擁有超過500家連鎖經營店,產值鋼彈20億元。並繼續穩健推進,直逼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巨頭,大有三分天下之勢。

將一杯豆漿賣出了20億元,在常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如此成功的背後,首先折射的便是其出品牌創始人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


林炳生把人為本作為永和豆漿的企業文化,從身心靈的調和來推動,還邀請很多冠軍運動員選手,擔任健康大使。以及知名畫家擔任文化大使。

沒人敢接手的小店鋪,卻被他開出500多家店,靠一杯豆漿賣出20億,可以說堅持到底的決心,給林炳生帶來了事業上的回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