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凍」沒那麼簡單!這些關鍵部位千萬要護好,可別說你才知道

上周末兩天明顯感覺到秋意甚濃,晝夜溫差從這周開始也逐漸增大,安徽不少地區晝夜溫差甚至可達10℃左右。

是到了該添衣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可能有小夥伴又要舉手了,「不是說『春捂秋凍』嗎?」

雖然俗話說「春捂秋凍」,但是對於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特別是心腦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則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因為秋季氣溫變化大,這種變化多端的氣象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

即使正常的秋凍,有四個「禁地」——頭、背、肚臍、腳也是要嚴加保護的。

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頭部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分。所以秋季不宜晨起洗頭,容易受風寒。

患有心腦血管病、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溫和易感風寒的人,入秋後外出的時候最好戴帽子,額頭上出汗水時盡量不吹風。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襲了。

後背上的督脈有溫陽的作用,因此,養護陽氣就要讓後背暖一暖。

睡覺還鋪涼席的趕緊撤下來!

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採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可以驅寒助陽。

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經的路程也最長,而腳又彙集了全身的諸多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

足部寒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所以秋季睡前泡泡腳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六類人忌秋凍

膝關節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關節疾病患者;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慢性胃病患者;

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等呼吸道疾病炎患者;

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

溫馨提示

對秋凍的理解不應局限於氣象寒冷而不急於增衣保暖,還應加強體育鍛煉。

可經常散步、跑步、打太極拳等,這些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人體新陳代謝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強。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