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語無用論?不能因為學不好不好學,就說學英語沒有用

(本文首發於2019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英語無用論”的聲音一直沒間斷過,而且幾乎是每隔十年,就會達到一個討論的高峰。

我研究英語教學三十多年了,從宏觀的政策層面,到微觀的課改層面,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確很多。

但這絕不意味著學英語沒有用。你不能因為學不好,不好學,就說學英語沒有用。顯而易見的是,英語學習關乎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順暢與否,也關乎每一個國民的素養。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語言教育。大家從小到大,必考的三大主科有兩門是語言,一門是語文母語,一門是英語外語。而在美國和英國的小學,外語很多是選修課程。

20年前,我們小學開設英語課是中央拍板的。我曾參與過決策前的研究,研究大概持續了四五年。當時中國要對外開放,就需要走出去的政策配套。加入WTO、辦奧運會……需要全面提高中國人的英語水準,所以決定還是“要從娃娃抓起”。

但到現在,英語教育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就拿高考改革來看,英語一年兩考政策在推出前我就反對,認為既沒有必要性也沒有可操作性,會大大加重學生、老師的負擔。

這些年來我們天天喊高考改革,但所做的改革只是調整考試科目、考試分數這些小事,而高考最重要的效度(內容)和形式(題型)卻三十年基本不變,值得深思。

從另一方面看,考試正在倒逼課程改革、教材改革。學生經常覺得平常能學好,一考就砸。為什麽?現在我們考試重視“原汁原味”,試題篇目常常直接從外文期刊上照搬過來。但教材、課堂給學生學的不是“原汁原味”,兩相矛盾。

我搜集了全世界兩百多套英語教材,發現我們的英語教材非常落後。教材最大的問題是基礎知識體系不系統、不顯性,基本技能訓練和關鍵能力培養不到位。

我們的教材現在還是以話題為主,而不是以語言為中心。翻開課本全是一個一個小對話,全都是些倒裝句。學生能學到的知識面非常窄。

這個“窄”從詞匯就能體現出來。英語詞匯分詞頻,低、中、高頻詞匯。我國的小學和初中英語教材的詞匯量太少,小學4年、初中3年,共7年所學的英語詞匯量還不如俄羅斯初始一年的英語詞匯量,更有甚者,英語音標要到初中二年級才開始教授。

淡化語法,不學音標,我認為是個很嚴重的錯誤。簡單說,如果我們學漢字不學拚音,那怎麽入門?一開始就要學音標,要不糾正不了發音。語法是語言規則,只有學語法才知道舉一反三。

所以,教材篇目的選擇和改變應當以語言為綱,在大量參考借鑒國外真正原汁原味的素材的基礎上,進行適合國內學情的調整。而學英語還要“正本清源”,英語怎麽教關鍵看老師,但現在很多課堂教學理念出現偏差。

比如,上英語課老是強調全英語教學,“English-English”,不要使用漢語。所有優質課都是這樣,表演式的,全說英語。但沒有基礎的孩子,不用母語解釋,真的聽不懂,沒法消化。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排斥了漢語,達不到真正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還有一個理念更要不得。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隱性教學”,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習得。這其實費時費力,課堂還是應該以老師的教和導為中心。

我認為應當鼓勵研究和探索省時省力的教學方法,對選課走班、分層教學、自主、探究、合作等教育理念持審慎態度,不可運動式盲目大範圍推廣。

英語教不好,是不是現在的英語老師水準不行?是,那就要提高!恕我直言,教育均衡是個偽命題。優秀教師數量有限是引起各種教育亂象的根源。

我國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教學教輔人員有兩千萬之眾,現在各地對教育現代化技術等硬體建設很重視,但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教師在職培訓(統稱為教師可持續性專業發展,CPD)重視不夠,以中小學英語教師為最甚。各級教師培訓質量不佳,學歷合格但專業不合格現象普遍存在。在縣城及縣城以下的鄉鎮,有大量轉崗改行教師,英語26個字母、48個音標發音不準的教師大有人在。

我曾多次向教育部建議:國家要高度重視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使師范院校務正業,即搞好師范教育、搞好教師職前培訓和在職專業發展。另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更要加大對在職教師進行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的專業培訓力度。

(包天仁,曾任通化師范學院院長,現任中國英語外語教師協會會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