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一味利水除濕的中藥材,能健脾,安神調理失眠,還能增強免疫力

有一味利水除濕的中藥材,被歷代中醫稱作「利水除濕之要葯」,它不僅是利水除濕,還能健脾、安神以調理失眠和心悸,現代研究發現它還能增強免疫力。它就是中藥材茯苓。

中藥材茯苓作為藥材使用最早記錄於《神農本草經》,是多空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數生長於山中並寄生在松樹上。

茯苓是「利水除濕之要葯」

茯苓的採集一般在七到九月份之間,採集後需要堆在一起「發汗」,然後攤開晾乾其表面,然後再次堆起「發汗」,如此反覆多次直至出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發散失去之後陰乾,如此炮製的茯苓稱作「茯苓個」。

另一種炮製方式比較簡單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把新鮮採集的茯苓按照不同部位切片或塊,然後陰乾,如此製成的茯苓根據形狀不同稱「茯苓塊」與「茯苓片」。

中藥茯苓是真菌茯苓的菌核

茯苓的中藥應用

中藥茯苓藥性甘、淡,歸心經、脾經以及腎經,有「利水除濕,健脾,安神」的作用。中醫常用它調理小便不利、水腫、痰飲、脾氣虛弱、心悸、失眠等癥狀,可以大致分為3類。

1.茯苓利水除濕。

中藥茯苓的藥性相對比較平和,既能利水除濕,又能健脾,有「利水而不傷氣」的特點,所以歷代醫家稱之為「利水除濕之要葯」。

中藥茯苓藥性相對比較平和

對於小便不利、肢體水腫,痰飲內停等癥狀,無論屬寒還是屬熱,屬虛還是屬實,都可用茯苓調理,並且常與豬苓、澤瀉配伍,再根據癥狀以及疾病的寒熱虛實對應配伍其它藥材。

如果水腫而且有脾氣虛的癥狀,可以配伍白朮、黃芪;調理伴有脾腎陽虛者,可以加入附子、生薑。

如果是痰飲內停,表現為胸脅脹滿、心悸、眼前昏花、咳嗽氣短等癥狀,可以與桂枝、白朮、甘草配伍同用。

中藥茯苓調理脾虛

2.茯苓調理脾虛。

茯苓能健脾,所以能調理脾虛的各種癥狀。除了上述的調理脾虛且有水腫之外,茯苓還可以用於脾氣虛弱,表現為倦怠乏力、飲食偏少、食慾不佳、大便溏泄。調理此類癥狀需與人蔘、白朮等補氣健脾的中藥同用。

3.茯苓安神調理失眠。

獲苓能安神,可用於心神不寧、心悸的失眠,無論是因為心脾不足還是因為痰濁內阻導致的均可使用。

中藥茯苓能安神並調理失眠

具體配伍方法是:心脾不足而引起的失眠者,需要配伍黨參、龍眼肉、酸棗仁等;因為痰濁內阻而引起的失眠,常配伍石莒蒲、遠志等。

茯苓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中藥茯苓一般多是茯苓塊,不論是泡水還是入湯劑,茯苓塊都無法完全透出「藥力」,所以需要在入葯之前自行切為薄片或者搗碎。

茯苓在歷代中醫的應用中一般分為三個部分:1.除去外皮之後的外層因為是淡紅色,所以稱「赤茯苓」,藥性偏於除濕;2.茯苓的內層因為是白色,所以稱「白茯苓」,藥性偏於健脾;3.茯苓內外層的中間有細小松根穿過的稱「茯神」,藥性偏於安神。

年老體弱者慎用茯苓

因為如上三者都是同一菌核,所以目前赤茯苓與白茯苓不再區分,醫生用藥統稱茯苓。

茯苓對於陰虛火旺與咽喉乾燥者慎用;因為茯苓含澱粉較多,所以糖尿病病人需要慎用;年老體衰者慎用。

茯苓的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發現,茯苓有利尿的作用。茯苓含物能顯著的提高巨吞噬細胞和吞噬百分率以及吞噬指數,並且能有效的對抗免疫抑製劑對巨吞噬細胞的抑製作用,從而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茯苓能提到免疫力

茯苓是利水除濕的中藥材,還能健脾、安神調理失眠、提高免疫力,但茯苓是藥材終歸有一定的藥性,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