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樓市最近有點燥:限價限出倒掛 搖號搖到暈倒

  限價限出倒掛,搖號搖到暈倒,樓市的病怎麽治?

  來源:國是直通車

  西醫好藥到病除,

  中醫善固本培元。

  最近樓市有點燥。

  在成都,7萬人搶1千套房,這說明,樓市很有需求。

  在西安,買房搖號搖出了關係戶,這說明,樓市很有內幕。

  在深圳,建案搖號要先交500萬“誠意金”,這說明,樓市很有錢。

  在杭州,購房者排隊搖號排到暈倒,這說明不了什麽,只能說明,樓市很有病。

  人民日報28號說,房地產市場調控要“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

  “目標”好理解,十九大報告、兩會上都說得很明白,“房住不炒”。

  “力度”也好理解,限購、限貸、限價、限商、限離,再到搖號購房,抑製需求端的手段基本都用上了。

  但兩件都好理解的事情,為什麽會有現在樓市這樣“費解”的現象呢?

  誰惹得禍?

  當我們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時,會發現一個繞不過去的事情:限價,導致一些城市一二手房價格倒掛。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的多位成都市民表示,倒掛意味著買到即是賺到,這讓更多人選擇預支信用,將購房行為前置。一位親歷天津人才新政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買新房,因為當地的二手房更貴,無論從單價還是總價上來說。

  而搖號,則導致市場恐慌購房的情緒加重。

  目前,全國搖號的城市已經有8個,包括南京、上海、長沙、成都、武漢、杭州、西安和深圳,這波樓市不安靜的城市基本囊括。

  搖號購房傳遞了兩個信號,第一,市場供不應求所以要搖號;第二,公平起見通過搖號避免暗箱操作。

  這兩個信號又在傳遞什麽意思呢?搖號能夠解決供求問題嗎?顯然不能。搖號能確保公平嗎?西安說,也不能。

  經濟學家馬光遠說,“限價+搖號”讓很多本來不想買房的人參與了搶房的遊戲,導致“房住不炒”的政策不僅沒有落實,反而火上澆油。

  要知道,情緒一旦被攛掇,壓下去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幸與不幸

  這波樓市火的主要是哪些城市?

  成都、西安、鄭州、武漢、長沙,從地理位置上劃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從改變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角度來說,中西部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是一件幸事。成都、西安一波人才新政,吸引了幾十萬人落戶很說明問題。

  不幸的是,這些地方的人正在被供需結構緊張下的房地產財富效應裹挾前行。

  “避免搶房大戰的第一步,必須要大幅增加住宅用地供應。”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說。

  按照去年住建部、國土部聯合下發的一份檔案,房地產消化周期在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只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截至今年4月份,成都的存銷比5.1,西安存銷比是11.5,鄭州存銷比是5.3,武漢存銷比是10.8,長沙的存銷比是9.8。

  這些城市均在增加土地供應之列。

  普遍存在問題那就不是一個城市的事兒。日前,住建部重申樓市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時強調,要抓緊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

  其中就包括,提高住房用地比例,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探索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

  透徹理解“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或許可以幫助城市調控少走一些彎路。

  蘇寧金融研究院巨集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依然擔心,政府高價賣地,卻限制房價,開發商只能推遲開發,新增供地不能形成有效供給。

  華遠地產原董事長任志強的擔心更為長遠,他認為房地產繼續改革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土地產權制度。比如招拍掛制度,在住房短缺的年代,因制度缺陷造成的損失是小的,因制度開放帶來的收益是大的;反過來現在收益是小的,損失是大的。再不解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就寸步難行了。

責任編輯:王嘉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