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調理脾胃的方法和步驟

脾胃不好容易引起便秘、口乾舌燥、精神不好、飲食不振,睡眠品質差等症,脾胃不好多為濕熱引起,即脾胃濕熱。服用藥物可以起到調理脾胃的效果,但長期服用胃藥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器官。

所以從中醫角度來講,調理脾胃,還需從根本上入手,調節人體脾胃,還需藉助傳統中醫的艾灸手法為最佳。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常用的艾灸調理脾胃的方法和步驟。

首先是工具的準備:中科艾灸機器人一個、打火機一個、艾條若乾、一張小毯子。一杯溫水

接下來是艾灸的穴位:

1、中脘穴: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2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豐隆穴艾灸祛濕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4谷穴艾灸祛濕:合谷穴位於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只要你遵循以上步驟,每天對著穴位堅持施灸,不出一個月,定能看到效果,艾灸的保健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腸胃調理好了,身體自然會好。但是,艾灸時也有一些事項需要特別注意,比如說艾灸合谷穴時,因為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同時,任何的病症都是要從內到外的進行調理,尤其是脾胃濕熱這種疾病,所以在日常飲食中也要養成良好的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乾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這樣子才能夠由內而外地把脾胃調理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