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創先河,堪比小米同股不同權,漢能跨越“天險”歸來

文 曹伊涵

編輯 陳曉

2015年5月20日,原本又是平常而忙碌的一天。上午,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北京主持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揭幕儀式,並將發表演講。

兩個半月前,漢能旗下重要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剛創下9.07港元的歷史新高,隨後一直在7港元左右的價位上橫盤,投資者正憧憬著這隻年度黑馬股能更上一層樓。

上午10點15分,風雲突變,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突然跳水,股價定格在3.91港元後停牌。

沒人料到會發生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彼時,李河君安慰助理說,“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是新的一天)”。

沒有想到,這一停就是四年。2019年6月11日,這個故事終於有了滿意的結局:

漢能的私有化投票結果走完全部法律程序,正式撤回了其港股上市地位,以“股份置換”的方式完成私有化,並積極籌備回內地A股上市。

四年間,漢能經歷了被外界質疑、遭證監會停牌調查、與證監會持續溝通達成共識、創造性的提出私有化方案,在證監會支持下發布私有化方案,完成資本市場上又一開創性案例。

外界普遍認為,近兩年香港資本市場推行重大變革,先後向採用非傳統股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和尚無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而漢能成功私有化案例,無疑堪比小米“同股不同權”的市場改革後,再一次重大創新。

成功私有化,也是漢能和香港證監機構在平衡各方利益與預期,並通過監管法律嚴格審批後的結果。這一結果一掃此前籠罩在漢能頭上的信息披露、市場操縱、虛假交易陰霾,表明漢能並未觸碰法律層面的原則性“雷區”。

如今,李河君和漢能在完成私有化後,將目光投向廣闊的A股市場,或在不久的將來將上演“王者歸來”的一幕。

01

私有化解封中小股東

李河君第一次提出對漢能薄膜發電進行私有化是在2018年10月23日。漢能宣布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建議,私有化之後擬在A股上市。四個月之後的2019年2月26日,漢能公布了正式的私有化方案——漢能薄膜股東將用“以股換股”方式獲得新公司股份,並尋求在A股上市。

回憶私有化方案提出之時,李河君表示,“剛開始公布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很搞笑,認為漢能沒有500億是不可能乾成的。起初漢能做的方案,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夠通過,心裡一直很忐忑。”

李河君的忐忑在5月18日歸於平靜,當日,漢能的“股票置換”私有化方案於法院會議及股東特別大會上分別獲得批準。根據表決結果,特別決議案的投票讚成率達到91.12%,大比例投票通過。

“最終,漢能還是乾成了。股東大會上中小股東以壓倒性的票數表決通過了換股方案,就是最好的證明,是對我們所有努力的認可!”事後,李河君慶幸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香港股東代表呂志華用“塞翁失馬”表達了自己對於漢能的感受:“香港股市有數十支股票停牌,漢能是唯一一支以全新方式重生的股票。香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分為兩種,一種是賺小股東錢的,另一種是給小股東賺錢的,通過這次私有化,我相信李河君主席是為我們賺錢的。”

從2018年10月23日,到2019年6月11日,歷時230天,漢能成為第一家從港股以股份置換形式成功私有化的公司,也驅散了籠罩在頭上的陰霾。

02

回A的底氣

私有化是保障獨立股東權益的過渡措施,回A釋放價值才是漢能給予股東的最終補償。

6月12日,漢能在其私有化回A慶功會上正式宣布登陸A股“三步走”路線圖:第一步重組和股改,已完成方案設計,第二步引入戰投,第三步申報和上市,並表示約在年內完成資產重組及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第三步提交上市申報材料。

然而,究竟能不能回A,其核心在於漢能以及其薄膜發電技術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價值。

埃森哲的調研報告顯示薄膜太陽能產品的全球市場前景良好,處於有需求無供給的“藍海市場”,為既有尖端技術,又有創新產品的企業提供了發展的舞台。可開發年度市場規模在2019年可達到107兆元,預估在2023年增長達到126兆元,其中漢瓦2018年的可開發市場就達到了7.4兆。

李河君在漢能“私有化回A答謝會”上表示,“漢能到去年年底已經有1萬多項專利,今年還要新增2萬多項,平均每天要增加60項。為什麽那麽多,因為這個行業是漢能自己創造的,專利、標準都是我們自己的。”

目前,漢能全球第一個薄膜發電柔性芯片製造基地淄博基地已實現量產,標誌著柔性薄膜電池組件在國內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同時,以漢瓦、漢牆、漢路、漢紙、漢包、漢傘為代表的六大類產品均已發布、上市並開始量產。

北京漢能薄膜發電產品體驗中心中展示的薄膜發電系統,最左側為“漢瓦”

4月12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與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在浦東臨港地區建設“上海漢能移動能源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日前,美國宇航局沃洛普斯飛行中心(NASA Walops Flight Facility)將搭載天鵝座號(Cygnus)貨運飛船發射升空,衛星就採用了漢能集團旗下美國子公司阿爾塔設備公司Alta Devices製備的砷化镓太陽能電池供電。

根據2019年3月29日,漢能發布2018財政年度年報顯示,集團2018年收入達212.52億港元,較2017年增長約246%;期內實現淨利潤51.93億港元,同比增長約20倍。

李河君總愛在公司講一句話:但凡成大事者,勢不在無回天之力,勢不在英雄不自由,勢在天地同力。

在他看來,漢能正在“勢”上。漢能兼具高科技、新能源等行業屬性,這些都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國家現在把清潔能源變成一個戰略性行業,到目前為止,國家已有三十多個文件給漢能的相關事業發展提供支撐。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總裁袁亞彬向市界介紹:“目前,已有幾十家金融投資機構看好漢能回A。目前,國內上市合作顧問團隊已開始進場工作,重組和股改完成後,將吸引一些與漢能業務有協同效應的企業和有實力的金融投資機構作為戰略股東。之後將展開上市輔導,提交上市申報材料等工作,這些工作預計年內能夠完成。科創板和主機板都在我們的考慮之中。”

A股上市有不可預測性,漢能每一步都在努著勁。

03

首富的堅持

這次驚心動魄的私有化,已經是漢能第三次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一切源於李河君作為漢能掌舵人的一份堅持和執著。

第一次不可能是金安橋水電站的故事。

金安橋水電站 來源:官網

2002年正值民營資本投資建設中小水電站的高峰時期,中央某部門組織企業家赴雲南投資考察水電資源項目,34歲的李河君在沒有先例、沒有把握、更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決定在金沙江上遊規劃建設一座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

回憶過去,李河君表示,“我們乾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相信是真的,大家都認為漢能這件事很搞笑,是不可能把這事乾成的。但是我們蹲在山溝裡,蹲了十年,一鍬土一鍬土地乾起來。”

事實證明,李河君的這次冒險性價比極高。在金安橋水電站建成之後,李河君便開始名聲大噪,而金安橋水電站成為了他流動的印鈔機。

第二次不可能是薄膜太陽能的故事。

2009年,42歲的李河君看上了薄膜發電技術,在他看來,薄膜化、柔性化才是未來太陽能發展的趨勢,太陽能薄膜發電將引領終極能源革命,徹底顛覆人類傳統利用能源的方式,從而使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

對於第二段故事,李河君表示,2009年的時候,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到現在總共投了超過100億美金,將近800億人民幣,起初全世界又都笑話漢能,所有人都認為薄膜太陽能是個概念。

當時在國內,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經驗,薄膜發電成本非常高。如果漢能想走這條路,就意味著憑借一己之力,建成一個產業鏈。對於漢能來說,這又是一次極大的冒險。

但李河君沒有遲疑,漢能利用八年時間,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成功實現戰略升級,在這個行業成為無可爭辯的領導者。最值得漢能驕傲和自豪的是:創造了一個行業,一個前所未有的行業——薄膜太陽能行業!

自此,漢能成為了公眾眼中的明星企業,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成為港股中的新能源明星股。2015年,李河君以33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位列2015胡潤百富榜中國大陸第一位,馬化騰、馬雲、許家印等當年都被他甩在身後。

而第三次不可能,就是漢能此次在230天內,在港股創新的以“股份置換“的方式完成了私有化。

漢能是一家獨特氣質和文化的企業,早在漢能的金安橋水電站建成之時,就有人勸李河君去做房地產生意,平穩的走一個富豪該走的路,但李河君並沒有接受他們的建議。

李河君在“薄膜太陽能能改變世界”這件事上堅信不疑,“外面說我有點理想主義,甚至認為我們是神經病,但是我們的目標就是開創一個對國家、世界都有貢獻的行業,現在,漢能的薄膜發電技術絕對的領先全球5至10年,引領世界的能源革命。”

此次化險為夷,李河君在漢能“私有化回A答謝”上,對著股東代表以及媒體表態,未來三十年,應該是漢能最好的三十年,我希望自己乾到八十歲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像三十歲一樣充滿鬥志。未來,我一定要把漢能做大、做強,因為這是漢能的事業。

成功的魅力在於不可捉摸,其中必經的過程就是去做看起來幾無可能之事。那些獨特的企業家眼睛裡看到的不是困難和險峻,而是前方之事的真正價值,進而全力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