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夭折的港股神話與中國前首富的財富過山車

2018年4月4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布複牌進展最新公告稱,集團已完成對集團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績效及前景等資料作詳細披露,並已提交到香港證監會,滿足證監會對集團複牌的第二個必要條件。

為重回港股,3年間,李河君一直試圖與香港資本市場監管部門溝通以爭取盡早複牌。2017年9月,漢能薄膜以李河君8年不能任董事為代價,完成了第一個複牌條件。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因漢能曾力壓馬雲王健林的中國前首富,經歷了長達3年的至暗時刻,能不能打好眼前的這場翻身仗,仍未可知。

風起水電

從2015年5月,李河君已憑借漢能一手構築了清潔能源王國,力壓當時風頭正盛的馬雲、王健林,二度拿下首富桂冠,成為媒體閃光燈追逐對象。

李河君與漢能的故事,從1994年開始。

這一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動了曾經被國企壟斷的水電行業,民營企業也可以在此分得一杯羹。 在汙染環境的火電陸續被關停、水電受鼓勵的政策背景下,李河君認為水力替代火力發電是遲早的事,這一年,漢能成立。

此時,27歲的李河君,財富積累已實現從5萬到8000萬的轉身, 也讓他投身燒錢巨大的水電行業成為可能。1998年他回到家鄉,一頭扎在水電站研究和實踐上。2002年,李河君等待的風終於來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電荒已經開始發生。仿佛一夜之間,電,成了中國經濟的生命線。

從2002至2011年,歷時八年,耗資超兩百億人民幣,李河君帶著近萬名漢能人,在海拔2000米的金沙江一鍬土一鍬土地將金安橋水電站挖了出來。該電站裝機規模比中國葛洲壩水電站大10%,比當年象徵美國實力的美國胡佛大壩大30%。無論如何這都是中國水電領域的一個奇跡,也是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座豐碑。

新能源大王力壓馬雲成首富

做商業的經驗是,光具有前瞻性還不行,“得踩對點”,李河君的成功離不開踩準時機。歷史上有很多極具前瞻性的創業者,發現了新的商機和市場空白,由於沒有轉化成商業價值,很快就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早在2006年,李河君就注意到了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光伏產業。那時,中國最熱的光伏材料是晶矽,最紅的企業叫無錫尚德。2005年底無錫尚德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4億美元,創立者施正榮也因此成為2006年的中國首富。

2009年,漢能水電業務格局已定,李河君開始開辟漢能的第二條跑道——薄膜太陽能。太陽能有兩個技術路線,一個是晶體矽,一個是薄膜。這一時期,晶體矽在太陽能光電池市場佔到95%以上的份額,薄膜式微,且並沒有形成產業化。

在進軍薄膜的時候,漢能幾乎沒有一個專家,唯一的一個太陽能專家還是晶矽方面的。李河君的決定幾乎遭到全公司不解和反對。

相比晶體矽,薄膜更輕薄、柔軟,能夠像芯片一樣潛入各種載體,可廣泛運用於移動3C產品、可穿戴設備以及太陽能全動力車等領域,李河君認為,移動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場革命,其實質就是用薄膜發電隨時隨地提供能源,實現能源的無處不在。

2012年,漢能陸續將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及Alta Devices四家當時擁有全球最先進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公司收入麾下,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薄膜太陽能公司。

2015年,移動互聯網的春風吹向各行各業,業內對薄膜發電也逐漸認可。這場並購極大刺激了漢能薄膜股價。

2011年,漢能薄膜市值僅在40億港元左右,到了2015年,公司股價一度超過3000億港元,公司股價在2014年末到2015年初期間上漲了400%。《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48歲的李河君以財富1600億元成為新一屆中國首富,此前你爭我趕的王健林、馬雲分別排名第二第三。

股價25分鐘內腰斬 昔日首富被踢出董事會

2015年,對李河君來說是十分魔幻的一年。這一年,李河君以“新能源大王”、首富的身份被熟知,也是在這一年,漢能迎來了至暗時刻。

當時薄膜發電技術遠未成熟,公司股價卻總是異常上漲,從那時起,質疑的聲音就從未停止。其中,關聯交易最為外界所詬病。

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關聯交易歷來是把雙刃劍,它可以促進公司規模經營,也能營造企業規模擴張的假象,但那只是數據,而非實際業務的獨立造血能力。瘋狂的關聯交易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一個股市巨頭橫空出世,也可以讓其在短時間內殞命。

2015年5月20日那個黑色星期三,李河君控股的漢能薄膜發電開盤後22分37秒內閃崩被迫停牌,坐上首富交椅的李河君個人財富幾乎遭遇腰斬,25分鐘之內,蒸發了900多億港幣。

當年7月15日,香港證監會指令聯交所暫停漢能股票交易。據外媒報導,不久後香港證監會以涉嫌市場操縱對漢能薄膜發電展開調查。

如果問李河君當時最害怕聽到什麽詞,莫過於“欺詐”。因為一旦香港證監會以“欺詐”定性漢能股票異動,並得到法官認可,將是比個人財富蒸發千億、富豪榜排名跌落百名更為災難的結局。直到現在,李河君在公開場合提及此次“意外”,都將其定性為惡意做空行為。事實上,無論是“受害人”的他還是第三方監管部門,也始終未能尋獲那個“元凶”。

2017年1月,停牌近2年,香港證監會宣布,將在原訟法庭展開法律程式,尋求對漢能薄膜前主席李河君和其他四名現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作出取消資格令。這是漢能薄膜發電複牌的第一個必要條件;與此同時,漢能薄膜發電要公開刊登一份披露檔案,提供關於該公司一切經營活動、資產狀況、負債情況、財務表現乃至未來發展前景的詳細資料。

6個月後,李河君被香港法院判決取消董事資格8年,而其他管理層也都被取消資格不同年數。雖然名義上退出了漢能薄膜發電的董事會,但目前李河君仍是母公司漢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2018年3月27日,漢能薄膜公布2017年年報,公司營收61.47億港元,同比增長約37%,實現淨利潤約2.61億港元。繼2015年那場風波導致虧損後,上市公司連續兩年盈利。

經歷了近3年的煎熬等待後,漢能薄膜複牌希望又重新燃起。

只是,當港股的投資者們都在為騰訊、恆大歡呼雀躍時,也曾在兩年內大漲1800%的港股“神話”漢能薄膜發電還會成為寵兒嗎? 背負“前科”的李河君又還有多少機會重頭再來?(來源:財經天下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