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落地在即 或將於4月底、5月初正式發布

  摘要:

  據財經,按照接近央行人士的說法,資管新規或將於4月底、5月初正式發布。經歷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銀保監會成立,監管部門向協調穿透監管又邁一步。去杠杆背景中資管新規約束下,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正經歷表內外的收縮,這意味著整體流動性的缺失。銀行理財產品增速同比下降20多個百分點,短期內債市和股市將受到衝擊。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落地在即,大資管行業行至十字路口。按照接近央行人士的說法,資管新規或將於4月底、5月初正式發布。經歷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銀保監會成立,監管部門向協調穿透監管又邁一步。

  行業預期在去杠杆、去剛兌、清理期限錯配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定流動性風險,要實現穩步去杠杆。行業會經歷陣痛,短期內債市和股市將受到衝擊,但長期來看將是利好,是長期配置之道。

  4月20日,在外貿信託與諾安基金主辦、《財經》雜誌承辦的“2018投資策略會——時•機•方向”上,多位學者與業內人士均認為,資管新規的落地,短期內金融機構陣痛不可避免;但長期來看,對中國金融業生態和金融投資者而言是福音。

  穩步去杠杆

  “當前環境下,維持杠杆要比去杠杆更重要,貨幣政策會進行拿捏。表現在市場上,流動性不是很寬裕,但也不是很緊。”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主旨演講中表示。

  曹遠征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去產能為巨集觀經濟帶來積極影響。2018年,去杠杆將是核心巨集觀經濟命題。去杠杆會暴露一些風險,會使流動性成本不斷上升,為獲取流動性,機構會變賣資產,會對市場造成衝擊。

  近日,央行宣布商業銀行可通過降準置換MLF,這可為市場釋放了4000億的流動性。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這是在當前內外巨集觀環境下,為資管新規落地做準備。

  但曹遠征提醒,不要把流動性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混為一談。流動性補充是為了金融市場穩定的需要,但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要向寬鬆轉向。在去杠杆過程中,央行要履行“最後貸款人”金融穩定的責任。

  大資管新規的監管態度是“去杠杆、去剛兌、去通道”。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將有利於消除監管套利、防範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但也要警惕其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接近監管的人士亦表示,監管意識到要防範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要防範化解風險過程中產生新的風險。

  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愛斌表示,嚴監管與去杠杆下,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正經歷表內外的收縮,這種收縮意味著整體流動性的缺失。

  過去銀行通過同業投資進行了大量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但現在同業業務收縮,銀行紛紛縮表。而表外影子銀行領域,也在收縮。很多中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農商行的流動性壓力非常大。

  從2017年開始,就有商業銀行陸續表現縮表。根據央行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2018年3月份較2月份收縮了2920億人民幣。而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4兆,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21.94個百分點。其中金融同業類產品規模較年初下降3.4兆,規模與佔比均實現“雙降”。

  “大家擔憂在資管新規頒布以後,銀行理財規模不能增加反而萎縮。”楊愛斌告訴《財經》記者,“銀行理財規模萎縮會進而影響委外市場,會有委外贖回的壓力。”

  短期陣痛

  “2018年,金融監管機構改革及資管新政等陸續和即將落地,資管行業將由‘泛資管時代’向‘金融新周期’進一步過渡。金融機構短期陣痛不可避免;但長期來看,對中國金融業生態和金融消費者而言是福音。”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衛濛濛表示。

  在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中,商業銀行資管子公司成為可能,業界認為這可能將重塑資管業態。而近日,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紛紛發出公告,擬出資成立獨立法人的資管子公司。

  楊愛斌認為,資管新規落地,銀行資管子公司破冰,掌握客戶基礎的銀行業將受益,仍然會是資產管理市場的老大。但資管產品全部要求淨值化管理,可能會帶來理財產品的收縮,但對一直做淨值化管理的公募基金來說,也會有利好。

  華泰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峰則認為,保險業應該更加自信。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經過多年論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才破繭而出。保險業基金在與專業儲備相關的養老、健康、房貸、車貸等細分領域的資產管理能力較強。

  對市場影響方面,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資管辦法落地後,短期內對於債市、股市等權益類市場,但中長期而言是配置之道。

  2017年,銀行理財對債券資產的配置比例為42.19%。在楊愛斌看來,資管新規正式頒布後,銀行要實現期限匹配與流動性,會降低對長期債券的配置、或拋售流動性好的信用債,短期而言,會對債券市場帶來衝擊;但從中長期來看,信貸擴張的速度會放緩甚至走向收縮,而巨集觀經濟可能還會面臨一些負面衝擊,因此債券市場基本面反而會更好。

  對股市而言,去杠杆的要求將清理結構化配資進入股市的理財資金,短期將造成衝擊。但如果理財產品收益率均下跌,那麽長期會利好股票市場。

  衛濛濛提出,在尋找匹配資產的過程中,在未來的一到三年間,投資人需要關注三件事情:一是流動性管理,二是各類市場與機構的信用風險,三是挑選專業投資機構來辨別風險。

  資管新規之後,會否造成新的監管套利太空?衛濛濛認為,過去會有一些“聰明的從業者”,尋找套利太空。但近半年來,行業內看到了監管的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從業者已達成了共識,即將精力投入到政策鼓勵的方向和業務上,適應新周期,擁抱大變革。

  非標下半場

  非標是影子銀行的典型模式,往往蘊含剛兌和通道,又主要投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這兩類目前處於重點調控的領域,因此是監管的重點。

  資管新規禁止資產池和期限錯配,要求直接或間接投資非標的資管產品,非標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銀行資管人士表示,以短期產品為主的銀行理財將難以投資非標。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 2017年度存續規模29.54兆的銀行理財,有16.22%投向了非標資產。

  信託業研究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當前非標資金來源受到衝擊,資金募集難、募集貴,而房地產及地方融資平台的違約風險也有所上升,因此業內對於非標的前景比較悲觀。

  業內普遍預計,非標未來的出路是轉標。非標轉標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資產配置會從非標向標準化資產轉移,也就是非標融資會向標準化融資轉移;二是有估值法可對非標產品定價、並提供可流通的場所,即轉為“標準化產品”。

  曹遠征在主旨演講中亦提到,現在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的途徑有兩個:一是非標準資產回到資產負債表中,提高資本充足率,讓資本來承擔風險;二是標準資產徹底出表,變成證券化資產,陽光化、透明化受市場的監督。

  目前已有跡像表明表外融資向銀行表內回歸,非標融資向標準化融資轉移。具體而言,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承兌匯票等“非標”被大幅擠壓,而標準化的企業債券融資量比去年同期明顯好轉。

  根據央行披露的2018年一季度社融數據,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86.9%,同比高21.7個百分點;委託貸款佔比-5.9%,同比低15.1個百分點;信託貸款佔比1.4%,同比低9.2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佔比2.2%,同比低7.6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佔比9.6%,同比高11.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佔比2.3%,同比低1.5個百分點。

  衛濛濛在外貿信託2018年投資策略會上表示,過去很多信託機構擅長投資非標,往往是流動性相對較弱的債權類資產、或非上市公司股權類資產,非標轉標的核心是提高流動性,而監管機構多年來也投入精力建設了一些資產流動的基礎設施。

  而將非標資產轉化成標準資產,目前業內熱議的轉標途徑主要有三種:公募ABS、銀登中心和北金所債權融資計劃。此外,目前已建立理財產品登記和轉讓的市場,信託產品登記和轉讓制度也在推進過程中。

  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程勁松表示,資管新規下,以中短期為主的銀行理財無法配置期限較長的非標產品,但保險的負債久期更長,因此可以承接匹配非標資產。

  在程勁松看來,非標項目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長、有些回報穩定、抗周期性良好,剛好匹配保險資金量大、資金來源穩定、久期長的負債特性。此外,保險業已建立起上海保交所平台,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該平台上實現資產交易和流轉。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