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的第一部橫排字典何時出現?有何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的字典多為豎版繁體,當下中國的字典則以橫版簡體為主,那麽中國史上第一部橫排字典在何時出現呢?這就不得不談到英國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因為在他的主持下,中國第一部橫版字典——《華英字典》才得以在在一八一五至一八二三年間順利面世。

《華英字典》又譯作《中英字典》,共六冊四千五百九十五頁。據原書廣告,祇印了七百五十部。該書編寫花了五年,印刷花了八年,前後共享了十三年。

《華英字典》由三個部分組成,是部首排列的中英字典,收漢字字頭四萬餘,其主要依據是《康熙字典》。每個漢字下面附多音節詞和成語,實際上是一部詞典。馬禮遜打破了漢字字典自上而下直排慣例,首創自左而右的橫排,與英文的行序相同,方便中英對照和混寫。

澳門馬禮遜教堂

當然《華英字典》不僅僅是一部英漢字典,馬禮遜認為,熟練的掌握一門語言就必須理解這個民族的風情、人文、歷史、地理等各方面,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所以在編撰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包含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等方面,堪稱是一部中西文化的百科全書。

馬禮遜編撰《華英字典》的原意是為了方便來華傳教士和其他外國人學習中國語文,後來則成為對中國人傳教的文字工具,確實,字典的發行極大的便利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的開展。當然該字典的意義不局限於此,或許更為重要是在編輯方式和音韻學方面的貢獻。由於採用了西方平常使用的橫排版面,一定層面上促進了晚清在編輯方面與國際化的接軌,成為近代各地出版方言字典的先導;字典系統科學的按照音韻梳理和排版,也為我國的近代語音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馬禮遜編字典時和他的中國助手

毋庸置疑,馬禮遜在字典中對於中國的介紹,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這是我們需要指出和批評的,但是從總體上來講,我們不能否認《華英字典》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排版方式層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譚樹林:《與中西文化交流》,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第1期。

2.顧衛星:《馬禮遜與中西文化交流》,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鬱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