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具”字裡面到底是兩橫還是三橫?網友們都蒙了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兩天,小編經過一玩具店,門市上偌大的“具”字讓我產生了錯覺。這“具”字怎麽看都覺得像錯別字,中間有三橫!!!嚇得趕緊用手比劃了一下,試圖憑借著肌肉記憶,找回這個字的筆畫。

回來在網上一查,發現網友們也曾因為這個問題發起過全網大討論。

玩具的“具”,框框裡到底是幾橫?

許多網友信誓旦旦地說從小老師教的就是兩橫。但是打字出來卻明明白白地顯示,這個字中間是三橫。於是,大家忽然驚悚了,懷疑自己寫了幾十年的錯別字……

還有網友懷疑,漢字是不是偷偷改革了?不用做一個通知的嗎?

到底誰才是對的?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群體性記憶錯亂的情況呢?

瑟瑟發抖的網友趕緊翻出了家裡珍藏多年的字典。《康熙字典》上的具字,可明明白白是三橫。

不管是哪一年出版的《新華字典》和其他書籍,無論是具、俱、直還是真,裡面都是三橫!

02年的《現代漢語詞典》裡“具”字裡的三橫也是被安排得很明白,三橫!

此外,《辭海》、《新華大字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古漢語大詞典》等九種不同版本、不同出版社的工具書,記錄的都是三橫寫法的“具”字。

其實早在2008年就對此有所爭論,《南國早報》還進行了報導。在報導中,說明了兩橫的“具”字,是錯別字!

所以你們就老老實實承認吧,證據確鑿,容不得狡辯,“具”就是三橫。

那麽,為什麽會有人認為“具”字只有兩橫呢?

經過網友的啟發,大概可以總結為兩種可能:

輸入法的誤導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高科技的使用,我們用筆寫東西就少了,大多使用輸入法打字。許多輸入法在顯示“具真置”等三橫字體的時候,有時候會因為字號變小而將三橫簡略成兩橫甚至一橫。

大家看多了,久而久之就被影響了,導致提筆忘字。

當然,這麽大規模寫錯字的原因,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隱藏多年的近視。

而且主要近視人群,集中於80和90後。

那些牢記“具”是三橫的人,可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

所以,你們這些認為“具”字只有兩橫的,看來還是作業做得少啊!

即使知道了真相,一些心眼大的網友仍然不思悔改,當大家都疑惑於兩橫三橫的時候,有位不嫌事大的網友表示:

吵吵啥,

豎畫代之也能看懂啊!

再一想,這位看似無聊的網友,也許道出了20世紀“群體謀殺橫畫”事件真相:

有可能因為在日常書寫時,許多人會將三橫簡寫為兩橫,久而久之,以錯傳錯。

世上本來沒人寫錯,錯的人多了,也許就沒有錯了。

畢竟還有一豎帶過的人。

其實,這麽多年來,你寫過的錯別字還不止具字一個。

請問,你知道冒險的冒字怎麽寫嗎?

你覺得上面是個曰,下面是目?

看吧,又錯了。

“冒”字的上面並不是“曰”,而是——“冃”。

這個字堪稱“天下第一錯別字”。

古文字中的“冃”是個象形字,就是畫了一頂古人的帽子,那兩橫是帽子上的裝飾物。

由“冃”組成的“冒”,上面是一頂帽子,下面是一隻眼睛,帽子蓋在眼睛上,這隻眼睛其實是代表了整個的腦袋瓜。

再來一個,周朝的周字怎麽寫?

“周”字“口”上部是“土”,而不是“士”,是不是又發現已經寫錯了多少年......

受打擊了吧?

還有呢。

尷尬倆字你敢默寫一遍嗎?

一個九加監、介?

錯!!!

人家可不是九字,是尤字少了一點,不能一筆帶過哦。

考字的下半部分怎麽寫?

與字少一橫?

你也是這樣想的吧?

才不是呢。人家是“巧”的右半部分,所以應先寫橫,然後豎彎鉤,我知道你和我一樣寫了倒筆畫,別不承認。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一筆一劃都凝聚著祖先的心血,一筆一劃皆有來歷,我們作為後人切不可臆造,必須深刻理解漢字的含義,才能認真寫好規範字。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