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避免誤診:說說從消化科「撿回來」的甲亢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患者是甲狀腺腺體本身產生甲狀腺激素過多,引起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疲乏無力、怕熱多汗、皮膚潮濕、多食善飢、體重減輕、眼球突出、緊張焦慮、失眠不安等系列表現。

甲亢的臨床表現因存在個體差異,癥狀典型的患者臨床上易於早發現並及時的診斷、治療。

但有部分患者以腹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為突出表現或首發癥狀的甲亢患者在行胃腸道治療後病情並不能得到緩解。在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後懷疑是甲亢,經內分泌治療情況得到改善。

為此,很多消化科和內分泌科醫生都會大呼「被騙」,居然會是甲亢。

患者消化道癥狀表現比較突出時,由於缺乏甲亢的典型表現,而對甲亢各種不典型表現又認識不足,同時臨床思維較為局限,滿足於專科的診斷,從而導致臨床誤診、誤治。

消化道癥狀為主的甲亢

容易被誤診為哪些疾病呢?

(1)甲狀腺功能亢進時,過多的甲狀腺激素使得腸蠕動加快,導致消化不良、吸收障礙、噁心、嘔吐、排便次數增加,甚至腹瀉時容易被誤診為結腸炎、腸結核、腸易激綜合征。

(2)胃酸缺乏,胃黏膜水腫導致上腹不適、食慾缺乏表現容易誤診為消化道腫瘤。

(3)甲亢所致腹痛的患者常容易誤診為胃炎、膽囊炎。

(4)甲狀腺激素對肝臟的直接毒性作用,影響肝臟酶活性、肝臟腫大、肝臟功能受損從而誤診為肝炎。

甲狀腺功能亢進

導致消化道癥狀的原因

(1)甲狀腺激素直接作用引起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胃腸蠕動調節功能紊亂;

(2)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會刺激第 4 腦室底部的化學敏感區,從而導致嘔吐閾值降低;

(3)甲狀腺激素可能對促胃液素、胃動素分泌細胞有直接刺激作用或對支配的神經有刺激作用,致使促胃液素分泌增加,導致胃液、胰液、膽汁分泌增多及胃腸蠕動加速;

(4)甲狀腺激素使腎上腺能β受體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提高 Na+-K+-ATP 酶活性,使 K+向細胞內轉移導致低鉀,同時甲狀腺激素促使尿鎂的排出,從而往往出現低鉀、低鎂血症,致使胃排空及腸運動加速,胃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表現;

(5)甲狀腺激素和兒茶酚胺的協同作用加強了對下丘腦嘔吐中樞的作用和對胃腸道的興奮性刺激,也可能是嘔吐中樞對過量甲狀腺激素或兒茶酚胺反應增強;

(6)甲狀腺激素可促進肝甘糖分解、脂肪氧化分解和蛋白代謝加強,使肝臟自身保護機制發生障礙。

(7)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會對肝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包括抑製肝臟中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使膽紅素和葡萄糖醛酸結合障礙,進而影響膽紅素從膽汁中排泄,導致膽紅素升高。另外長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的轉化代謝增加了肝臟負擔。

(8)另外,甲狀腺功能障礙對不同部位的胃腸道均有影響,可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這可能與甲狀腺激素毒性機制有關。

怎樣減少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表現

甲亢患者的誤診率?

(1)應提高甲亢消化系統多種表現的認識,如噁心、嘔吐、納差、腹瀉、腹痛及不明原因肝損害。

(2)重視某些非突出的伴隨癥狀,如心率加快、嘔吐伴心率加快,腹痛伴心率加快等伴隨癥狀。

(3)老年患者甲亢癥狀常不典型,尤其是淡漠型甲亢,老年患者如出現消化統癥狀而不能用消化系統疾病解釋,或按消化系統疾病處理效果不滿意時,應想到甲亢的可能。

(4)有消化道癥狀,但治療效果不佳,即使無典型的甲亢臨床表現,亦無甲狀腺腫大, 也應在鑒別診斷中考慮到有甲亢的可能,及時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儘早做出正確的診斷。

基礎、預混、胰島素泵轉換使用:劑量怎麼調?(點此查看)

糖耐量試驗結果看不懂?8 個實例分析說清楚(點此查看)

編輯 | 玥廷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題圖 | shutterstock.com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