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元120年代:許慎《說文解字》

許慎 像

商代武丁時期的甲骨文

《說文解字》部首

《說文解字》正文

本期提要:

公元121年,許慎的《說文解字》定稿。《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解釋漢字字形的著作,也是中國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研究漢字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典籍之一。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揭示漢字的本義,發展漢字的“六書”理論,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

公元121年,是東漢漢安帝建光元年,此年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定稿,由許慎之子許衝獻與朝廷。《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解釋漢字字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研究漢字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典籍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人。他“性純篤”,早年“博學經籍”。漢代大儒馬融很推崇他,當時的人稱讚他說:“五經無雙許叔重。”即在五經的研究上沒有人能超過他。許慎曾為郡功曹,補為太尉南閣祭酒。後任五經博士,與馬融等人校書於東觀。許慎認為各家對《五經》的解說比較混亂,於是作《五經異義》。

漢代研治五經稱為經學,經學分為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所謂“今文經”,是指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的經典。所謂“古文經”,是指孔壁中發現的用戰國文字書寫的經典。兩種經典的書目、篇目、用字、內容等均有不同,導致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學術上存在較大分歧。今文經學不明古人造字的原理,在解釋典籍之時隨意解說文字。許慎認為先有文字而後有五經,今文經學是“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要糾正今文經的謬誤,必須首先弄懂文字的形、音、義。他認為“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因此他搜集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資料,著手編寫《說文解字》,試圖從文字入手解決經學問題。至建光元年(121年),許慎寫成定稿,將《說文解字》獻與朝廷。

《說文解字》原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歷時二十二年。宋太宗命徐鉉等人校《說文解字》,奉敕雕版流布,後代研究《說文》多依據徐鉉校本。徐鉉校本的《說文解字》共十五卷,其中一至十四卷為文字解說,十五卷為敘目,每卷都分上下兩篇,實為三十卷。《說文解字》以小篆為主體,分析字形結構,其共收字頭9353個。《說文解字》創立部首,以部首系聯漢字。共分部首540個,從“一”部開始到“亥”部結束。《說文解字》創立的體例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後世的字書《玉篇》《類篇》《康熙字典》等,都採用《說文解字》的體例。

《說文解字》創立了一套分析漢字的理論和方法,可以歸納如下。

創立漢字的部首。漢字的特點是用字形來表達字義。部首往往是漢字結構中不能離析的最小分析單元,其表示的是某一組字的“字根”。抓住“字根”,則這組漢字的字形和字義更加明晰。《說文解字》創立部首,以部首系聯漢字,抓住了漢字的本質,具有科學性,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字典編撰和漢字分析。《說文解字》中的部首,並非僅僅是漢字的構件,其在甲骨文、金文等時代較早的材料中往往是作為獨立的漢字出現的。

《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序具有一定規律,把字形相近或相關聯的排在一起。每部文字的排列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依據義類相從的原則。具體說來有三種情況:其一,詞義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詞義屬於積極的排在前邊,屬於消極的排在後邊;其三,專有名詞排在前邊,普通名詞排在後邊。

揭示漢字的本義。漢字有本義和引申義。本義是指漢字造字之時,與字形最切合的字義,引申義是根據本義引申而出的字義。漢字的本義只有一個或兩個,而引申義卻有很多。許慎之前的經學家為經典作注,都是隨文釋義,所注釋的字義,是在一定語言環境中的具體含義和靈活含義。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圍繞漢字的字形對字義進行解釋,實際上是抓住漢字的本義。掌握了本義,就能夠以簡馭繁,可以推知引申義,解決一系列有關字義的問題。

完善形訓和聲訓。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中有“訓詁學”,指探討字義(詞義)的學問,其方法有“形訓”“聲訓”等。“形訓”是根據漢字字形探討字義,“聲訓”是根據漢字字音探討字義。許慎在每個字下,首先訓釋詞義,然後對字形結構進行分析,揭示出字形與字義的關係,這是發展了訓詁學中“形訓”的方法。另一方面,許慎又注意到漢字的讀音。如果是形聲字,在分析聲符時說明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則常常用“讀若”“讀與某同”等方式說明讀音。許慎深知“音義相依”“義傅於音”的原則,所以在《說文解字》中非常重視音義關係,常常以讀音來說明字義的由來,發展了“聲訓”的方法,為清代學者的“因聲求義”提供了原則。

完善六書理論。“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是對漢字造字規律的總結,而不是漢字實際的造字模式。“六書”之名首見於《周禮》,但是《周禮》沒有言明“六書”的內容。在許慎之前,學界提出六書的名稱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沒有具體闡述,更沒有用來大量地分析漢字。許慎發展了六書理論,明確地為六書下定義,並把六書用於實踐,逐一分析《說文解字》所收錄的漢字,從而通過六書確立了漢字研究的特色。

《說文解字》成書後,對中國傳統學術產生了很大影響。清代學者精研《說文解字》,使得傳統“小學”(語言文字之學)擺脫經學的附庸地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

清代治《說文解字》的學者眾多,其中代表性的學者是所謂“說文四大家”,即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四人。這四人中尤以段玉裁、朱駿聲研究《說文解字》最為精審。段玉裁為清代著名學者,其所著《說文解字注》,對《說文解字》中的內容逐條進行分析、舉例、補充,梳理每個漢字的本義及引申義、假借義,並專門分析《說文解字》中的術語、條例,建立了一套系統的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理論。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本著因聲求義的原則,打破了《說文解字》的條例,以古音系聯漢字,分析漢字的本義、轉注義(引申義)和假借義,使得漢字的字義更加明晰。

《說文解字》博大精深,它對具體漢字的構形和字義的解釋,是我們今天釋讀甲骨、金文、簡牘等出土文獻的基礎,它創立或發展的部首、本義、聲訓、六書等漢字學理論,也是我們今天探討漢字的形、音、義及三者關係的理論基礎。《說文解字》中保存了大量古代歷史、文化方面的材料,是我們開啟中國古代歷史的一把鑰匙。(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吳雪飛)

大事記

公元120年

漢安帝元初七年,永寧元年。

置西域副校尉。北匈奴結車師後王共殺漢吏,逐車師前王,據有北道。鄯善告急,漢從班勇議,複敦煌郡營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以遙控西域。

沈氐羌攻張掖,護羌校尉馬賢破沈氐羌於張掖,斬首千八百級,獲生口千餘人,余眾悉降。當煎羌乘虛攻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馬賢還軍出塞,斬首數千級而還。燒當、燒何羌複攻張掖,殺長吏。

永昌(今雲南保山北)徽外撣國王雍曲調遣使貢獻。

公元121年

漢安帝永寧二年,建光元年。

鮮卑其至鞬攻居庸關,敗雲中(今內蒙托克托)太守成嚴;又圍烏桓校尉徐當於馬城。度遼將軍耿夔與幽州刺史龐參發兵救之,鮮卑解去。

《說文解字》書成。許慎,字叔重,汝南人,博綜篆籀古文之體,發明六書之旨,因形見義,分類部從,作《說文解字》十四篇。從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創稿,至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九月最後寫定,凡歷時二十二年,為中國文字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之創作。

公元123年

漢安帝延光二年。

旄牛(屬蜀郡)夷起事,益州刺史張喬擊破之。

詔選三署郎(五官署、左署、右署)及吏人能通《古文尚書》《毛詩》《谷梁春秋》者各一人。

初令三署郎通達經術堪牧民者,視事三歲以上,皆得察舉。

北匈奴連與車師攻擾河西,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今新疆吐魯番附近)。

(吳雪飛)

更多內容,為您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