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苦尿赤是膽實證,驚恐易醒是膽虛證,膽臟問題,按以下5個方法

祖國醫學認為,膽為六腑之一,附著於肝,與肝經脈相連,互為表裡。膽內藏膽汁,助胃消化,有「中精之腑」之稱,故晉人王叔和在《脈經》中說:「肝之餘氣,泄於膽,聚而成精」。

膽的功能稱膽氣,膽氣除分泌膽汁外,還與人的情志活動也有一定關係

膽的作用之一:貯藏排泄膽汁

膽汁是由肝的精氣所化生,如《東醫寶鑒》說:「肝之餘氣,溢入於膽,聚而成精。」肝生成膽汁是不間斷的,而膽汁排泄到小腸是間斷性的,生成與排泄這兩個過程顯然不是同步的,於是膽就擔負著貯存膽汁的功能。貯存的目的是為了調節膽汁生成和排泄之間的關係。所以,貯存是為排泄的需要,是暫時的。

膽的作用之二:膽主決斷

膽的決斷功能,對於禦禦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驚卒恐等)的不良影響,以調節和控制氣血的正常運行,維持臟腑相互之間的協調關係,有著重要的作用。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將膽比作「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就是指膽具有判斷事物,並準確地做出決定的能力。體內各臟腑機能之所以能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也有賴於膽氣的生髮與條達,好比萬物生長變化都是循著春氣上升的自然規律一樣,故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脾胃論》)。

如上所述,膽有貯藏和排泄膽汁,助胃消化,及判斷事物,調節情志等功能。在病理情況下主要表現黃疸、噁心、嘔吐、脘脅疼痛等膽汁排泄失常證和少寐、驚恐、嘆氣、易怒等情志失調證。根據其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的不同,中醫把膽病分為虛實兩類,分別治之。

膽實證

濕熱壅盛,膽失疏泄

表現:脅下脹痛,往來寒熱,口乾口苦,便秘尿赤,或發黃疸,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則:清熱除濕,行氣利膽。

宜用:大柴胡東加減

熱鬱膽胃,氣機失暢

表現:脘脅脹痛,口苦咽乾,噁心嘔吐,食少腹脹,尿赤短少,或夢中流涎,舌質紅,苔黃厚,脈洪數或滑數。

治則:清熱利膽,和胃降逆。

宜用:清膽和胃湯

濕鬱肝膽,膽汁泛溢

表現:兩目發黃,色澤鮮明,脅肋疼痛,尿少黃赤,或見發熱口渴,噁心嘔吐,口乾口苦,或食少腹脹,舌苔黃膩,脈弦數。

治則:利濕清熱,疏肝利膽。

宜用:茵陳利膽湯

膽虛證

膽氣虛怯,痰熱上擾

表現:容易驚恐,煩熱少寐,頭暈欲吐,視物模糊,或失眠多夢,舌苔滑膩,脈弦緩。

治則:溫膽寧神,化痰清熱。

宜用:加味溫膽湯

膽氣虛,神志不寧

表現:失眠多夢,易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乏力,小便清長,舌質淡,脈弦細。

治則: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宜用:益氣溫膽湯

綜上所述膽作為六腑之一的作用是巨大的,當出現問題時需聽從專業人士建議及時改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