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邪在膽、逆在胃」,具體內涵,及中醫論治法則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靈樞·四時氣第十九》:「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裡以下。胃氣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何為邪在膽,逆在胃的具體內涵?

膽是一個陰陽極不穩定的腑臟,膽本身是陰陽的合體,具有陰陽的雙重性,陰陽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失衡的狀態。「邪在膽」就是指其陰陽的平衡狀態被打破了,膽是少陽相火的外在表現之一,當陰陽平衡時相火主膽汁的排泄與收藏,陰陽失衡時則表現為少陽相火不藏,膽汁不降反而逆於胃。

正常來說,膽汁應該順利排入小腸大腸,從解剖學中我們可以得知,膽總管接十二指腸壺腹部。如果少陽相火不降,膽汁則反流向上,逆於胃。其癥狀表現為:「善嘔,嘔有苦,長太息」,這是膽之相火逆於上,同時迫使胃氣上逆的表現。「心中憺憺,恐人將捕之」,這是由於膽氣不降,因此膽量不足而恐懼。

膽的相火上逆所表現的病症,在經文中還稱之為「嘔膽」,經雲:「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這些癥狀都是在表述膽熱脅迫胃氣上逆,膽汁隨胃氣上逆而出於口,稱之為嘔膽。

提到膽的少陽相火的異常,還要與少陽病相鑒別,首先膽與少陽是有區別的,膽為六腑之一,少陽是陽的一種表現形式。自然界當中的陽源於天上的太陽,人體中陽則源於精,經文有「陽化氣」、「精化為氣」之說,所以精藏陽;又有「陰成形」、「氣生形」,因此氣在某種程度上屬陰

精藏於五臟中,所謂少陽就是小陽,也就是陽氣剛剛出生的時候,由厥陰肝統主。由於腎藏相火,少陽與腎關係密切,同時三焦根於腎水,是少陽相火外在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說,少陽病不單是膽腑的熱,還與三焦和肝腎等臟腑有關。

關於少陽病的主症,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有很詳細的介紹,即所謂:「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這些都是少陽有熱的表現。少陽相火不降而逆於上的臨床表現可以是多樣的,例如,少陽相火襲胃則胃氣上逆,逆於上則成熱鬱上焦。

而本條經文特別介紹的是邪在膽腑所造成的異常,由於膽腑與胃腸直接相通,所以膽腑的病症多表現為胃氣的病變。應該說膽腑的病變屬於少陽病變的一部分。

除了少陽與膽的病變需要鑒別以外,這裡還要鑒別一下膽胃與肝膽病變的區別。「邪在膽逆於胃」是膽與胃同時發生病變,是由於膽氣不降反逆於胃所致。如果膽氣不降而逆於肝,就是肝膽病變了,多是肝膽鬱滯所引起。

例如,肝膽濕熱證,由於肝血瘀滯因而影響到膽道鬱滯。輕者表現為膽囊炎、肝炎等西醫診斷的一類疾病,臨床表現為脅肋下疼痛、噁心、嘔吐等,如果膽道完全梗阻就表現為黃疸。這也是黃疸與嘔膽的區別。

總之,「邪在膽,逆在胃」是指膽腑的少陽相火不降反升,造成膽汁不降於小腸而逆行向上於胃,因此出現胃氣上逆的嘔膽的癥狀。這裡要與少陽病相鑒別,少陽病是指少陽相火逆於上的病症,而本病是膽胃合病。還要和黃疸病相鑒別,黃疸是肝膽合病,而本病是膽胃合病。

邪在膽、逆在胃,中醫如何論治?

有很多中藥方劑都是清利膽熱的,這裡我隻介紹一個典型的、臨床效果比較好的古代名方溫膽湯。

溫膽湯這個方劑有點特殊,受到很多臨床醫生的偏愛,除了調理膽胃不和以外,還可以調理情緒異常的病症,包括抑鬱症、焦慮症等。

另外大家對這個方名爭議也很多,比如,清膽熱的一個方劑為什麼取名為溫膽湯?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膽腑的病症與痰濕相關,本方膽熱證的形成是由於痰濕鬱滯膽氣所致,「邪在膽」的邪在這裡就是痰濕,由於膽氣被痰濕所鬱滯,鬱而化熱,相火逆於上而襲胃。

針對痰濕阻滯的治療方法,宜用辛散化痰祛濕的一類藥物治療,方劑中包括有二陳湯、生薑等藥性溫,並且有化濕理氣的功效,因此稱為溫膽湯,痰濕祛除後才可以清熱,這裡用竹茹清熱,枳實降胃氣。

又由於膽主決斷,是肝主謀慮的執行者,化痰濕之鬱阻,可以幫助清利膽腑,恢復膽的決斷功能。這就是為什麼溫膽湯可以治療情誌異常的原因。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有任何見解均可以一起交流與學習。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wyeymc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