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敦煌早期至隋唐石窟 窟頂圖案有何深意?

佛陀在印度,是一位由苦修者而成就的覺悟者,在很長的時期內,本土是沒有圖 像的。這時候用來象徵佛陀的或是菩提樹,或是傘蓋、坐具。以後的貴霜王國時期, 犍陀羅和馬圖拉的佛教藝術裡都出現了佛陀的形象,在犍陀羅浮雕表現最多的佛傳故 事中,佛陀理所當然地使用了世俗生活裡王子貴族的儀衛,如象輿、傘蓋、起居坐具 之類。佛教東傳,中土的工匠似乎沒有想到為遠來的佛陀去別創一個居住的天地,卻 是以原有尊崇之意的幄帳用來安置新的信仰世界中的人物。此際便將異域新風與本土 固有的造型藝術相結合,複以不同的搭配創造出許多自由活潑的變體。

作為禮拜空間的佛教石窟,窟頂圖案是整個布局中最富裝飾意趣的部分,紋樣的 取用和安排也因此最為靈活。它的設計,不同於四披、四壁,即不必依憑特定的經典 來組織畫面,而重要在於營造氣氛。在並不敞亮有時甚至是幽暗的空間裡,它是用來 籠罩這一方天地的暖色,而與佛陀的慈悲憫人相呼應,於是引導信眾摒除貪嗔愛癡, 進入一個純美吉祥的世界,如聞佛法,如聆梵音,而歡喜讚歎。研究敦煌石窟中的圖 案,窟頂自然分量最重,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不過關於圖案構成各個細節的定 名,似乎討論很少,常見的稱謂是“垂帳紋”、“垂幔紋”、“瓔珞鈴鐺紋”、“長桶形彩 幡鈴鐺紋”,等等。而這樣的名稱,並不能夠真正反映圖案的意象來源,也很難揭示 圖像在歷史進程中發展演變的內在含義。因此從若乾細節的定名入手,也許有助於推 進我們的認識。

山東沂南畫像石墓後室東間藻井

藻井和幄帳

敦煌早期石窟窟頂圖案的設計意匠有兩個來源,即藻井和幄帳。

藻井屬於小木作制度,它其實是用提高單體建築中心位置的方法造成更髙的空 間感,以強調建築的重要性,因此歷來多用於宮室和殿堂。不過它最初可能只是以一種結構屋頂的方式形成的疊澀天井,而使用的地區很廣,且在各自的地域裡形成傳統。

“藻井”,或曰“方井”,名稱均始見於漢賦。張衡《西京賦》“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薛綜注雲:“藻井,當棟中,交木方為之,如井乾也。”所注頗得要領。綜為漢末時人(卒於東吳赤烏三年),其說應可信據。“倒茄”之茄便是藕莖亦即蓮莖,莖既倒殖於藻井,蓮花自然向下反披;狎獵,即花葉參差之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圓淵方井,反植荷蕖”,也是同樣的意思。以蓮花為飾,原有避火之意,《風俗通》:“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荷菱,所以厭火。”《宋書》卷十八列舉歷代典事曰:“殿屋之為圓淵方井兼植荷華者,以厭火祥也。藻井因又名作“蓮井”。它通常為殿堂所用,而中央倒垂的這一大朵蓮花,便成為藻井最引人注目的裝飾。不過早期蓮 花藻井的實例以地面建築無存 的緣故,今所見都發現於墓葬, 如江蘇徐州青山泉漢墓,山東 沂南畫像石墓 ,如甘肅高台地埂坡魏晉墓三號墓前 室以生土做成仿木結構的鬥四 式藻井,又敦煌佛爺 廟灣墓群西晉第37號墓、第39 號墓出土用於墓室藻井的彩繪蓮花磚,等等。

彩繪蓮花磚

彩繪蓮花磚

上古以來流行的各種帷帳,以 幄帳為尊,其式原是仿自宮室建 築,即所謂“四合以象宮室,王所 居之帷也”。《釋名·釋牀帳》:“幄, 屋也,以帛衣板施之,形如屋也。” 是幄以象屋而得名。《漢書》卷 二十二《禮樂志》錄《天馬》歌雲 “照紫幄,珠熉黃”,顏師古注:“紫 幄,饗神之幅也,帳上四下而覆曰 幄。”甘肅高台縣駱駝城南東漢墓 發現一具木製幄帳,系以板條榫卯 相接拚鬥出“屋”形,出土時木帳 尚覆有彩繪絲織物,正 是“以帛衣板施之”,“帳上四下而 覆”,“形如屋也”。

幄與帷帳或曰帷幕之類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幄可設於宮室, 又可設在帷帳之中,以為尊位。

甘肅高台地埂坡魏晉墓三號墓前室結構示意圖

前室頂部

徽馬鞍山市三國吳朱然墓出土 一件彩繪漆案,上面繪出極有聲 勢的宮廷宴樂場面。宏闊的殿堂裡,一個方形平面、四合攢尖頂 的小幄,幄中三人,男子居中, 與兩邊的女子相擁而坐。幄帳外 面的筵席上一排坐著八人,由漆 畫中的榜題可知,從左向右依次 為皇后、太子本,平樂侯與夫人, 都亭侯與夫人,長沙王與夫人。 漆畫所繪又有虎賁、黃門、羽林。 那麽幄帳裡邊的居中者,自然是帝。所謂“四合象宮室 曰幄”;“幄,帷幕之內設也”,它 正是一個最為形象的注解。

覆鬥帳木構架 甘肅高台駱駝城南東漢墓出土

“四合以象宮室”的幄帳,一面成為可以移動的起居所,一面可以用它在室內 特設一方象徵尊貴的空間,因此宮室所具有的富麗堂皇,當然也包括藻井的蓮花, 都是幄帳必要仿製的內容。《鄴中記》雲後趙石虎冬月施熟錦流蘇帳,“四角安純 金龍頭,銜五色流蘇”,“帳頂上安金蓮花”,且覆帳的絲帛四季各有不同,種種 妝點,其實並非石虎的創造,不過是宮室和帷帳尊顯的形製以及華美之裝飾的集 中而已。

安徽馬鞍山市三國吳朱然墓出土彩繪漆案局部

敦煌早期石窟的窟頂圖案,可析為兩類構成因素:幾重方井錯疊相鬥的形製,取象於宮室藻井,此外的各種裝飾,取象於幄帳,以此象徵時人所認同的最 高規格。

莫高窟第285窟窟頂圖案(西魏)

窟頂圖案局部

敦煌石窟窟頂圖案所依仿的幄帳,富麗者即如西魏第285窟,窟頂圖案便恰似 石虎的奢華之帳:中央裝飾鋪展開來的一大朵蓮花,四角各設金龍,金龍口銜雜佩, 下綴羽葆。然而此幅圖案的構成元素尚不止於此,《敦煌石窟全集·圖案卷》 形容它說:“藻井為三重方井套疊構架,方井邊框土紅色地,繪單葉忍冬連續紋。中 心為綠地水渦紋,繪重層卷瓣蓮花,四角繪摩尼寶火焰紋和兩重三角垂帳,藻井四 角繪飾有獸面流蘇。”可見它是充滿了細節表現的。這裡的關鍵在於,豐富的表現樣 式並非散漫無序的堆砌,每一個圖案化的細節原都有著意象的來源,如此組織在一 起,方成為語言流暢、表述清晰的敘事。那麽從紋樣的定名入手,追索細節意象之 究竟,便如同考校詩詞歌陚的用典,出典明確了,其中多層次的表現內容也就隨之浮現出來。

敦煌藻井欣賞

285窟 西魏

305窟 隋

251窟 北魏

(來源:nzpeach)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