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話·敦煌之佛傳故事

今天,我們走進敦煌石窟的先驅者———克孜爾石窟精美的壁畫,來了解“牛乳供養”的故事。

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或赫色爾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克孜爾石窟最具特色的就是佛教故事壁畫藝術,在第8窟精美的壁畫中,就出現了這幅“牛乳供養圖”。

畫面中,佛陀結跏趺坐在方形的須彌座上,用綠、黑、藍等色依次平塗出略有層次感的頭光和身光,右手結說法印,頭部微微向畫面左下方傾斜,雙目下視。目光所及處是一位雙膝跪地的少女,她頭戴圓錐形立帽,身穿淡綠色圓領窄袖長衫,黑色腰帶緊系腰身,反應了古代西域少數民族少女的穿衣風格。她雙手托舉著一個缽狀器物,盛滿食物,虔誠地供養佛陀。

這幅畫面是根據《修行本起經·六年勤苦品》記載繪製的,經文中講到:

六年已滿,形體羸瘦。今當使世間人,奉轉輪王食,補六年之饑虛。…菩薩意念。欲先沐浴然後受糜。行詣流水側,洗浴身形,浴訖欲出水,天神按樹枝,二女奉乳糜。

悉達多太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苦行林中苦修6年,餓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此時他遇到一位牧女(一名難陀,一名波羅),送給他乳糜(牛乳加飯),太子接受了供養,發願說:“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從此他每日接受牧女供養的牛乳和乳糜,一月之後恢復了昔日的壯健。隨從他的五個人見他這樣做,以為他放棄了苦行的信心和努力,沾染上物欲,隻圖享樂,便離開了他,前往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去繼續他們的苦行。

佛經當中提到的“乳糜”究竟是什麽食物呢?其實是用乳汁或酥油調製的粥,通常多以米粟等糝入牛羊乳中煮熟。《大日經疏》載:“乳糜者,酉方粥有多種。或以烏麻汁,或以諸豆針諸藥味,如十誦藥法等文廣明,然最以乳糜為上。”

民間認為農歷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為紀念釋迦牟尼佛修行成道之日,效仿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的故事,各寺廟都會在臘八節這天以施粥的方式感恩社會、回報信眾供養,這也是“臘八粥”的由來。

(來源:敦煌創意坊,作者:邢耀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