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京報:買18件衣服退貨試穿族丟人,但網絡暴力更可怕

這是一個一不小心就會上熱搜的年代。這不,“女孩一次買18件衣服,旅遊拍照後再退貨”迅速登上了熱搜榜。對此,5月11日晚間,淘寶回應稱,平台已聯繫買賣雙方協商處理,將依據平台規則保護商家合法權益,且個案不會影響“七天無理由退貨”。

原本只是賣家和買家私下協商的一件小事,公開程度也僅限於一個對話框。當賣家看到買家在朋友圈曬自家衣服的旅拍照片時,聯想到買家要求退貨時說“不喜歡”,任誰估計也氣不過,想著通過網絡曝光的形式,讓公眾評評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過,這次熱搜事件,更值得探討和反思的意義在於,事後輿論對買家的不放過和不原諒。信息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通過無處不在的網絡進行分享和交流,但是我們依然不具備上帝之眼。很多時候,我們根本就無法看清一件事的全貌,尤其是涉事的幾方,還沒有完全走進輿論場的時候。

這次事件,片面視角就表現得很明顯。比如,我細看報導,就至少發現了以下“前後不一”的地方:

1.賣家最開始說超過了七天,第一次拒絕了退貨;買家二次申請後,作為平台的淘寶分析判定買家贏,於是事件進入退貨階段。注意這裡,淘寶作為第三方裁判員,在退貨的正當性上是站在了買家方面的。這就不能再指責買家“違規退貨”。

2.買家並不是要求全部退貨。買家稱,早在5月8日,已經跟店家達成協議,“所有拍過照片的衣服都不退。”而且,這些衣服當中,她隻拆了8件,留下了試穿後覺得合適的3件。

3.我比較傾向於認同買家說的“並沒有一開始就想著旅拍完就退掉,而是抱著能退就退,不退就算了”的心態。因為誰也不敢保證所有賣家都是天使,買了就一定能夠全部退掉?

4.對於為什麽都拍照發朋友圈了,還說不喜歡,買家解釋稱“有的是號碼大了,有的是材質感覺不好”。這個理由或許牽強,但之所以願意穿著拍照,或許只是因為覺得好看,並非全然滿足自己的所有要求,這種可能也存在吧?

之所以費這麽多口舌,去解釋一些看似無關全局的小細節,無意為買家洗地或辯白,而是想為大家提供一個圍觀網絡事件的“全面視角”思維。看過電影《羅生門》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涉事人說話,都是有立場的,真相永遠不可能從一方的口中說出來。

當我們願意去傾聽多方的聲音,願意去設身處地思考更多的小細節,其實我們會發現,好多的所謂“網絡奇葩”,其實就是我們的身邊事、身邊人。當他們存在於我們周圍時,我們沒覺得他們多麽壞、多麽極端,但是為什麽到了網絡,我們就會有一種看到極品的感覺?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網絡往往讓我們看到的是部分事實,它往往隻集中展示一個人的一部分,甚至是某個時間段很偶然的一段言行,這樣的人物形象一般是平面的、片面的。但在我們周邊,人是立體的、多維的,因此會造成很大的觀感反差。

也正因此,我不認為這個買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多麽自私可惡,她很可能就是我們身邊有些缺點和毛病的大多數人,甚至她有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因此,對於賣家“節假日經常碰到‘試穿族’,希望要一個道歉”的要求,確實需要滿足。目前買家已經道歉,事情正在向著和解的結局發展。但是對於買家“我道歉,我承認自己的錯誤,希望讓我有一條活路”的訴求,也同樣需要正視。

事件發酵至今,買家已經遭遇到網絡暴力,其個人信息被曝光,辱罵、威脅的電話和短信不斷,甚至已經有人找到其住處敲門,她不得不“掰斷電話卡”,請假躲家裡不敢出門……這樣的“眾罰”是沒必要的、過分的,甚至是違法的。

買家行為算不上什麽大惡,並且還是在一定規則範圍內的小心思。如果我們用網絡暴力這種已經涉嫌違法的方式去懲罰她,這不是將自己拉低到和當事人同一維度,而是到了比當事人還更低的維度。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旗幟鮮明地反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進行的網絡暴力,不僅因為它是法外開“罰”,還因為它本身就已經走向了正義的對立面。

與歸(媒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