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蔚來 IPO 今晚敲鍾,“3 分鐘換電”路在何方

(題圖:ES8 上市發布會上,李斌展示蔚來換電站)

遞交招股書之後短短一個月,蔚來將於北京時間今晚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

在這中間,蔚來更新了一次招股書,補充了 ES8 的最新生產進展;又經歷了“軟銀臨陣退出”的傳聞。最終,蔚來定價每股 6.25 美元,即定價區間 6.25~8.25 美元下限,最多融資 11.5 億美元(約 79 億人民幣),以此計算估值約 64 億美元(約 440 億人民幣)。

毋庸置疑,無論相比上市前的目標 75-90 億美元,還是更早期的 370 億美元估值,這個價格都要低了不少。最高融資金額也從目標 18 億美元,滑落至 11.5 億。對於蔚來的價值,投資者並未給予後者預想中的高度認可,但國內的融資環境和造車行業的資金壓力,共同決定了即便如此,蔚來除了低價上市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上市價格計,蔚來的市值也將達到比亞迪當前總市值的 1/3 左右, 甩開了長安、眾泰、一汽轎車、江淮、海馬等一批已上市自主汽車品牌。

蔚來的情況已經被念叨了千百遍,醜話留到後面說,先談兩個長期被誤讀的問題。

1.產量低,虧損大

產量(交付)量少,虧損嚴重,二者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交付量少當然回款就少,收入微薄自然無從遏止巨額虧損。一家車企收入幾乎全靠車款,剛剛開始賣車、交付才 2000 多輛,虧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不虧損難道天上會掉錢?

說回蔚來的產量和交付量,招股書中 6-8 月數據如上。很顯然,這樣剛滿四位數的進度,和李斌 “年內交付 1 萬輛”的賭約還相差甚遠。但蔚來從 7 月開始批量交付車主(非內部員工車主)後,月產量和交付量正在攀升(但樣本太少,談不上“穩定攀升”)。前三個月完成 2000 輛、後四個月完成 8000 輛,對於一條產量爬坡中、逐步成熟的汽車生產線,難度不小,但談不上“不可能的任務”。

(蔚來目前的累計交付量,與年內目標間的差距示意)

從現有三個月的數據中,既不能看出蔚來定能如期貨完 1 萬輛,但也還得不出“一定交不完 1 萬輛”,現在下定論為時過早。

至於巨額虧損,沒有哪家初創公司是虧損虧死的。一家餐館剛開張兩天就去翻账本,100% 是虧錢的,不虧那才稀奇。還沒怎麽賣車(或者說還沒交付多少車)時虧損不是問題,銷量上去了依然虧並且控制不住那才是問題,這是後話。蔚來虧損數字固然驚人,但眼下,還不足以單單以此預測公司前景。

數位圈三五年搞出小米,蘋果憑 iPhone 十年複興,但汽車是一個發展周期長得多的產業。縱觀如今的美、歐、日汽車巨頭,創立少於 40 年的品牌都不多見。進入 21 世紀,一個接一個汽車老牌已經在慶祝 70 乃至 100 周年的風風雨雨。在國內,你可能聞所未聞、產品糟爛到家的小廠青年汽車,都在各方支持下挺了近十年,直至去年才破產清算。李斌所說的“蔚來發展要往十年看”,並不僅僅是用來堵住媒體質疑的說辭。看好有看好的理,看空有看空的理,都不應該忽略長周期帶來的高不確定性。

2.江淮代工,必然造不出好車

江淮問題,始終是蔚來的痛,但江淮代工並不構成“蔚來車品質不行”的充分條件。換句話講,蔚來的生產品質足夠好嗎?不一定。但僅憑“江淮代工”這四個字,遠不足以得出“蔚來品質不行”的結論。

(圖自:搜狐)

首先,生產 ES8 的江淮蔚來合肥工廠,並非蔚來借用江淮的原有廠房,而是雙方合作後才建的一座新工廠。一座從未生產過江淮品牌汽車的工廠,以過往江淮汽車的品質來推論其生產品質,站不住腳。

其次,合資工廠的生產品質,從不(完全)取決於技術弱勢的合資方。奇瑞汽車從無全鋁車身生產經驗,也沒耽誤奇瑞捷豹路虎的常熟工廠生產全鋁的捷豹 XFL。如果蔚來自己的技術有顯著缺陷,我們能說 ES8 品質存疑;但僅僅是一句“江淮代工”而別無他料,尚不足以說明什麽問題。

國內乘用車資質難搞人盡皆知,從新造車企普遍找傳統車企代工就能看出,是不得已而為之。除了江淮合肥工廠,蔚來也正在上海建設自有工廠,並在招股書中提到,“新工廠的落成可能會有助於自己獲得造車資質。”而蔚來和江淮的合作從 2016 年始,為期 5 年。到 2021 年結束時,上海新工廠基本落成,國內新造車企業獲取造車資質的難度降低並非沒有可能,屆時江淮蔚來何去何從尚未可知。

在我看來,倒是蔚來的產品路線:續航換電,更可能成為它在接下來發展的重要變數。

續航“倒掛”,8<6

8 月 5 日,我在深圳 NIO House(蔚來中心)的開業活動上,碰到了一位當地準車主。他告訴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家裡另有一輛汽油車;在深圳新能源車能省下 10 萬牌照費用。對他而言,ES8 是再恰當不過的選擇,也是眼下同價位唯一現實的七座電動車。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眼下,如果你的情況並不像這位準車主——七座需求沒那麽急,也沒有汽油車“打底”,那麽蔚來年底發布的 ES6 才是更合算的選擇(前提隻比較蔚來產品線)。ES6 更便宜續航卻更長,這已在蔚來招股書中得到證實。ES6 續航將超 450km,相比 ES8 的 355km(NEDC 標準)增加四分之一,然而 ES6 售價卻要比後者低 8-10 萬元。不知已下訂金的 ES8 準車主屆時作何感想,並非每位 ES8 準車主都是衝著大七座而來。

(ES6 諜照)

這樣的尷尬早有苗頭。當蔚來選擇打造換電體系,並且由此形成“全系電池通用”,車越大、越貴、等級越高,續航表現反倒越差,就成為了必然。

這不難理解。ES8 是一輛大型七座 SUV,長達 5 米;ES6 是一款中型五座 SUV,預計長 4.6-4.7 米。前者比後者大上一整圈,ES8 也自然比 ES6 重很多。但由於換電設計,二者的電池組物理尺寸是完全相同的。在其他指標不變的前提下,更小更輕的 “6” 當然會比更大更重的 “8” 跑得遠

換電設計+大型七座車設定,也正是先前蔚來 ES8 為人詬病“續航差”的根本原因。

在幾十家新造車企業中,蔚來是唯一選擇以純電動、七座、大型 SUV 打頭陣的。其他同行如威馬、小鵬、奇點等的首款車型,都是比 ES8 低一級、和 ES6 相當的中型 SUV。級別比對手都高、定價比對手都貴,但除了車身尺寸和豪華配置領先,ES8 續航反不及諸多對手。因為蔚來選擇了換電,ES8 電池組的尺寸必須遷就規劃中最小的車型,目前來看至少也要向下兼容到 ES6。ES8 的體型和奧迪 Q7 相當,卻只有體型類似 Q5 的 ES6 所能塞進的電池容量,續航自然會不盡如人意。

蔚來 ES8 底盤上的電池組,並沒有充分利用底盤的全部可用太空。

拿體型相近的 Model X 為例,特斯拉塞進了最多 100kWh、最少 75kWh 電池(體型小一些的捷豹 I-PACE 也有 90kWh),而 ES8 的電池組容量僅 70kWh。特斯拉固然在某些技術上有優勢,但和蔚來的差距不至於這麽大,何況 Model X 還是多年前開發的車型,電池容量的巨大差距並非技術原因所致。如果不是換電設計,不敢說 ES8 能做到多麽驚人的續航,至少顯著高於 355km 難度不大。

而當今年底 ES6 發布,沒有哪位 ES8 車主會樂於看到自己重金購入的新車——並且還是支持一家新生品牌的首款車——僅過一年就在續航這一重要指標上,大幅落後於同品牌的廉價新車。

當然,向下和自家 ES6 比,ES8 還是會擁有一些優勢的,比如七座太空、高性能、豪華配置等等。但對於當下的電動車市場,續航這一指標實在太過重要。長續航好比雪中送炭,而空氣懸架、超強性能、女王副駕等等都形同錦上添花,如果前者隻做到了 70 分,後者做到 101 分也難以彌補。

更不要說 ES8 還可能遭遇來自對手的橫向競爭。眼下七座電動車市場僅蔚來一家,但若有對手開發一款七座車塞進 100kWh 電池(並不很難),ES8 不可能僅靠高品質、高端配置、用戶服務等,去說服消費者不選擇續航高得多的競品。

除非像開頭那位準車主,對電動七座有著急切的剛需,ES8 就明顯不及 ES6 等蔚來後續車型劃算。而只要蔚來一直堅持換電,這種續航倒掛就難免一直延續下去。

換電,電動車的另一條路?

蔚來當然不是吃飽了撐的故意給 ES8 續航打折扣,續航倒掛的根源在換電,出路也同樣在換電。

ES8 在續航方面吃的虧,是為了整個換電體系,當然也包括 ES8 能夠受益於這個體系。這樣看來,越是大尺寸、高級別的蔚來車型,換電站對其的意義也就更大。因為 ES6 即便沒有換電站支持,也是一款續航達到平均水準的車型;而 ES8 若不借助換電站,就只是一輛續航有明顯短板的電動車而已。

試駕搞了一次又一次,ES8 車輛本身被扒了又扒,但換電站的技術細節和落地情況(3 分鐘快換、低成本、快速部署乃至用地問題)是否達到了宣傳中的高度,蔚來卻一直諱莫如深。

(北京的蔚來換電站,圖自:新浪汽車)

今年 5 月,蔚來全國首個換電站在深圳投入使用。在 ES8 上市時,蔚來公布的計劃是到 2020 年前建成 1100 座。蔚來招股書中來關於換電站的最新計劃,是到今年底完成 60-80 座。8 月初深圳蔚來中心開業時,李斌的表述是:

“目前在我們交付開啟量比較大的城市,我們都已經確保至少一台換電站已經投入工作了,深圳是兩台,現在在有條不紊在往前推進。”

如蔚來所宣傳,它的電動車並不是“充電-行駛-再充電”的常規模式,而是以通用電池組為核心的行駛系統。電池組和電動車,是兩個相對分離的部分。因而,蔚來電動車不存在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的壓力,電池用光,3 分鐘換一塊繼續跑就是。至於電池容量(包括能量密度)和單次續航,蔚來可以不去和拚行業最強,達到一個基本可用的水準即可。

當然,要想真正實現這一願景,前提是部署足夠多、足夠密集、足夠便利的換電站體系。蔚來相當於將電池、充電的技術壓力,轉嫁到了換電系統、換電站體系上。在 ES8 發布時,蔚來曾野心勃勃的提出“每 3 公里一座換電站”的最終願景。

蔚來宣稱換電站“僅需三個車位、無需動土”,但在車位高度緊張的一線城市市區,別說三個車位,恐怕一個車位都得擠破腦袋去搶。如此環境如何在市區高密度部署、能否如期部署換電站,蔚來尚未給出有足夠說服力的方案。

對蔚來而言,能夠實現換電快捷、布置便利、成本低廉(若真如其宣傳所言)的換電站,是蔚來電動車的基礎設施,也是相對於其他對手的核心優勢。倘若蔚來真的能盡快地,將換電站鋪到遍地開花隨處可見,那麽 ES8 車主所遭遇的“倒掛”,將降格為只是比中低端車型(指 ES6 等)去換電的頻率稍高。對比現在單純靠充電、續航低不少的局面,可接受程度會大大提升。蔚來高端車型因續航差而受損的市場競爭力,也將很大程度得到彌補。

眼下電動車的首要痛點就是續航和充電。蔚來為了實現換電而犧牲了續航,於是換電取代續航成了決定蔚來電動車使用體驗的關鍵,而車主的使用體驗,將直接決定蔚來汽車的未來。如果到年底蔚來(如預期)交付超 1 萬輛,宣傳中“施工簡單成本低廉”的換電站,鋪設進度卻仍像現在這樣緩慢,到時再言“蔚來藥丸”,為時不晚。

畢竟,按 2020 年前 1100 座的計劃,屆時留給蔚來的時間將只剩一年,而 1 萬輛保有量,也已足夠支撐起相當數量的換電站運轉。

ES8 寧可犧牲續航性能,也要用上換電系統,無外乎兩種情況:要麽蔚來是來真的 all-in 換電,只等換電站完成絕地反擊;要麽蔚來只是以此做噱頭,ES8 車主純為噱頭而犧牲,蔚來靠後續的 ES6 過活。按照換電設計基礎結構、卻沒有換電站支持的蔚來電動車,不說一盤散沙也是大幅喪失了競爭力,所以說換電站的鋪設進度能否及時跟上車輛交付進度,將會是反映蔚來發展狀況的重要側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