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 | 年僅17查出直腸癌,醫生痛心: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

最近,一位高中學生的病情讓人揪心。

這名17歲的高二學生,成績優異,在沒有家族病史的情況下,突然被診斷出直腸癌,經過直腸癌根治術以及造瘺術後,目前已出院了,準備恢復後重返校園。

然而,醫生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希望讓更多的人重視體檢,及時狙擊癌症警報信號,早診斷早治療,延長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質量。

持續半年肛門痛

17歲少年確診患癌

年僅17歲的患者小輝(化名)在一所重點中學就讀高二,成績非常優秀,每次考試在全年級都名列前茅。然而,今年以來,病魔悄然來襲。據了解,約半年前小輝開始出現肛門疼痛並進行性加重持續1個月,兩個月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鮮紅色血便,於當地縣級醫院行腸鏡並活檢示:直腸下段腫物,病理疑癌。後轉至當地省級醫院,重新取活檢,病理示腺癌。確診後,家人帶著小輝連夜趕至廣州求診。接診醫生、中山六院外六科醫生練磊詢問了患者的家族史,並馬上為患者進行了肛門指檢,發現腫瘤下緣距肛緣不到2cm,環繞直腸約3/4周。這麼低位的腫瘤,能否保得住肛門?這名患者才17歲,太年輕了。

實施根治術保命

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造瘺

經過多學科討論以及跟患者及家屬商量後,醫生為患者進行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手術持續3個半小時,術中出血量僅有50ml,即便從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專業角度而言,這已經是一台「近乎完美」的手術,但醫生卻仍倍感遺憾,因為腫瘤離肛沿非常近,不足2cm,為了將腫瘤切除乾淨「以絕後患」,只能無奈選擇為患者進行腹壁結腸造瘺。
結束漫長的手術後,看到這位患者這麼年輕就需要帶瘺生存,醫生心痛地跟團隊成員說,「希望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經過直腸癌根治術以及造瘺術後,小輝恢復非常順利,術後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考慮到患者年紀小,而且面臨升學,術後醫生及其團隊盡量對他進行安慰與恰當引導,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瘺後,情緒還是較為穩定。每天查房時,總是問醫生什麼時候可以回去上學。目前,小輝化驗指標均正常,已經順利出院。

醫生髮朋友圈警示

不要等癌症晚期才追悔莫及

「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練磊帶著惋惜的心情發下這條朋友圈,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視疾病的早期信號,不要等待中晚期癥狀嚴重才到醫院確診,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醫生介紹,小輝並沒有家族直腸癌病史,結合手術標本的病理學特徵及基因檢測結果,考慮還是散發的直腸癌,經過半年的癥狀後,確診時腫瘤已發生局部浸潤,手術標本的病理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了控制肛門的橫紋肌。他表示,直腸癌雖危害大,但早期診斷正確並及時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醫生強調: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數增多、肛門下墜、便不盡感、肛門痛、大便變形...以上這些疑似癥狀,若出現1-2項,建議到醫院進行直腸指診和糞便潛血檢查。若出現2項以上癥狀或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到醫院進一步進行腸鏡檢查。

日常的生活飲食習慣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飲食」習慣:不再進食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食品,避免飲食過量。「生活」習慣:生活作息規律,不熬夜、勞逸結合。「排便」習慣:重視便意,不強忍大便,不久蹲廁所。「心理狀態」:保持心情愉悅及情緒穩定,避免躁怒、過度悲觀憂慮等不良情緒。

哪些人是腸癌高危人群?

如何進行排查?腸癌有哪些早期信號?

腸道疾病患者飲食應注意什麼?

編輯 | 奕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