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直腸癌成我國新高發癌症

受訪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郭偉劍

以前,說起結直腸癌人們可能並不熟悉,但是隨著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成為我國第三高發的惡性腫瘤,並且其發病率每年遞增約4%,可以說結直腸癌現在是影響中國人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藉此機會讓更多人了解這一高發癌症,做到有效預防。

結直腸癌:難纏的「富貴病」

「結直腸癌是一種富貴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郭偉劍告訴記者,過去人們生活拮據,結直腸癌在我國並不多見,但由於近些年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越來越多,使得結直腸癌在我國成為高發癌症。早些時候,結直腸癌多見於發達國家,是危害發達國家人民健康的常見癌症,但如今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從發病率到死亡率都有所改善,而在我們國家卻變得較為嚴峻。

導致結直腸癌在我國情況較為嚴峻的原因之一就是早篩意識不夠。郭偉劍說,檢查結直腸癌的有效早篩方式是腸鏡,但是在我國,腸鏡並不是常規體檢中的必查項目,再加上腸鏡檢查會讓人產生尷尬與不適,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到定期檢查,通常都是在身體出現某些癥狀時才會想要做檢查,很可能為時已晚。在臨床中,結直腸癌的癥狀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局部癥狀,比如大便出血,大便的習慣發生改變,如大便變形、大便困難或變稀,腹脹痛等。第二類則是全身癥狀,如出現貧血、發燒、體重減輕、消瘦等情況。第三類就是轉移灶產生的癥狀,比如轉移部位的疼痛等。出現第二、三類癥狀時往往病情較重或已晚期,因而出現局部癥狀時就應高度重視、及時就診與檢查。

此外,結直腸癌也比較「難纏」,因其容易發生侵襲和轉移,這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經規範的治療後,無侵襲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達90%,僅有局部淋巴結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近60%-70%,帶有遠處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約11%。因而,早期發現是提高療效的關鍵。然而,大約有50%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會發生轉移。在臨床新發病例中,確診時已經伴有遠處轉移的達到近四分之一。

「轉移」不等於「沒救」

結直腸癌的轉移一般多發於肝臟、肺部、腹腔,此外還有可能發生骨轉移、腦轉移等情況。其中,結腸癌最常見的就是肝轉移,結腸癌肝轉移率能達到50%~60%,有25%的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6個月內會出現肝轉移。

雖然結腸癌的轉移幾率比較大,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轉移不一定就代表生命的終結。郭偉劍說,以前只要出現遠處轉移就認為是晚期,已經失去積極治療與治癒的機會,醫院通常也會採取「姑息治療」以減輕患者痛苦、或適當延長生命。「其實轉移後仍可能可以手術,並且有很大的治療空間。因此,患者如果發生轉移不要過於恐慌,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合理規範的治療,依然可能維持較長的生存期。」帶來這一改變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手術切除被用於肝轉移的治療並得以推廣。如今,人們對待癌症的態度更為積極,通過局部手術結合其他治療方法,有效延長了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生存期,甚至部分得到治癒。全球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資料庫Liver Met Survey總結了截止到2016年12月的數據,結果顯示,24925例接受肝轉移灶手術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42%,遠高於未能手術切除患者的9%生存率。近年,肝轉移的手術治療概念進一步推廣到寡轉移的局部治療,只要病灶局限,採用手術或射頻、放療等局部治療手段,必要時結合全身化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靶向藥物的出現,也為結直腸癌轉移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郭偉劍介紹,靶向藥物有時與化療聯合使用,提高治療效果,但有些情況下也會單獨使用,比如患者不適宜進行化療,或是手術和化療對患者已經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時,會採用口服靶向藥物延長患者生存期。「再加上自去年起,包括結直腸癌新型靶向治療藥物瑞戈非尼在內的多種靶向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這對減輕患者負擔、提高治療效果有著很大的幫助。以上海為例,在納入醫保前,有的口服靶向藥物的價格達到每月2-3萬元,如今通過降價及醫保報銷,患者的自費部分降到3000-5000元。」靶向藥物有著與化療不一樣的副反應,需在醫生處方與指導下應用。

正因為結直腸癌易發生轉移,即使進行了手術等治療以後也不可大意,郭偉劍強調,一定要定期複查,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切不可以為自己痊癒了就開始放縱,不加註意。並且,對其他部位的疼痛等癥狀也要引起注意,避免出現轉移而不自知。

預防主要靠自覺

在我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預防意識,生活中不注意。郭偉劍說,要想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主要還是靠人們的自覺行為,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並且長期保持下去。比如飲食上要低糖、低油、低脂肪,多吃蔬果和粗纖維食物;生活上要有規律,多運動,保持大便通暢,規律排便;工作中要善於自我調節,做到勞逸結合,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下。最好每兩到三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此外,有幾類人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加強預防。

1. 有結直腸癌家族遺傳病史的人。結直腸癌發病的首要因素就是遺傳因素。可以說20-30%的結直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患有結直腸癌,本人一般可以認定為結直腸癌發病的高危人群。此類人在生活中更要注意,最好每年進行一次早篩檢查,對身體上的一些小癥狀多加留意,如果出現可能患有結直腸癌的癥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有些專業的醫院還可進行遺傳基因的檢測或設有遺傳門診。

2. 久坐不動的肥胖人士。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一般會攝入過多的動植物脂肪、膽固醇等,這些物質可以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損害。此外,運動量比較少,會導致腸蠕動降低,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的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如果長時間存在於腸道內,就可能最終轉化為致癌物質。此類人需要控制體重,多運動,飲食上少肉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控制食量,不要貪吃。

3. 平日飲食中多肉少菜的人群。有些人在平時吃飯時不喜歡吃蔬菜水果,隻喜歡吃肉或油炸食品,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油脂攝入多。然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分解脂肪,如果腸道中缺少膳食纖維,就容易發生便秘,時間一長,就會成為直結腸癌的潛在危險因素。此類人要改善飲食結構,減少肉類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做到飲食均衡。

4. 有腸息肉病史的人群。腸息肉有一定的癌變幾率,尤其近幾年,我國腸息肉患者癌變率逐漸增高,因此要引起重視。如果是有腸息肉病史的人要注意定期複查,避免複發甚至癌變。

5. 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的人。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是腸內系統或菌群紊亂的表現,長此以往也容易導致結直腸癌發病。此類人首先要弄清自己便秘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生活習慣或飲食所造成,那就要改變飲食結構,改善生活習慣。如果是非消化道問題所致,也應該儘快就醫,明確病因,儘早治療,減輕癥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