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汽車市場誰在丟失市場份額?

2018年,中國乘用車廠商批發量23,266,070輛,同比下滑3.93%,其中自2018年6月開始至年底連續7個月出現下跌。銷量下跌的背後,是中國乘用車份額的重新劃分,這將是未來3-5年中市場格局重塑的開始。2018年的中國車市份額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童濟仁汽車評論》一文為您詳解。

車企:強者恆強,弱者愈弱

在乘聯會統計的2018年有銷量產生的車企共有79家,與2017年相比,2018年銷量TOP 20的車企名單並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相互之間的順序有所調換。但是TOP 20車企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77.88%提升至81.78%,更加向經濟學家巴萊多提出的“二八定律”靠攏。

而在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中,頭部20家車企卻有15家在2018年實現了正增長,諸如北京奔馳、華晨寶馬這樣隻生產豪華車型的合資車企,增長率都達到了兩位數。合資車企整體處於平穩,只有廣汽豐田依靠換代凱美瑞的超強表現獲得了超過30%的增長。自主車企中,在去年新車頻發的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比亞迪,增長率也都超過了20%。

2018年市場份額增量最多的10家車企,包括3家自主車企、4家德系車企和3家日系車企,銷量全部位列TOP 20,市場份額也都在2%以上。南北大眾、東風日產、吉利汽車這種排名銷量TOP 6的車企同樣出現在市場份額增量的TOP 10中,進一步說明了頭部市場聚集度的提升。

相反,2018年市場份額下滑最多的10家車企中,有7家在銷量TOP 20之外,這7家的市場份額都低於1.1%。而市場份額下滑最多的前三名原因各有不同,長安福特依然延續著自2015年來的新車荒,長安汽車的新品並沒有阻止老產品的下滑,而上汽通用五菱則因處於產品結構轉型優化的過程而出現波動。

強者恆強,弱者愈弱,在新車市場不再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中國車市的“馬太效應”會有更強烈的體現。那些在當下快速丟失份額的中後部車企們,在接下來3-5年的零/負增長環境下想要拿回份額,將是極其艱難的事情。

品牌:吉利逼近第二,德系與日系攻城略地

按照品牌國別劃分,2018年份額下滑的有美系、法系與自主品牌,份額上升的則有德系、日系與韓系品牌。

主流美系品牌中,僅有雪佛蘭在2018年實現了市場份額的提升。別克、Jeep、福特等美系品牌丟掉的份額,絕大部分落入了德系品牌的口袋裡——大眾作為市場份額唯一超過10%的品牌,2018年市場份額再增0.5個百分點。

日系品牌則穩扎穩打,一方面在普通家用車市場守住自身的優勢,另一方面通過開啟運動化設計進程搶奪新生代群體。相比德系、美系品牌等對於中國市場更大的依賴,日系品牌在中國的投入則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韓系品牌在2018年保住了市場份額,這是產品重新定位的效果。至於法系品牌,從目前狀況來看,再過幾年也許就會歸入“其它”了。

而將WEY與領克放在合資品牌範疇裡討論,是因為這兩個品牌的售價區間已經和主流合資品牌正面交鋒,消費群體也有高度重疊。兩個自主高端品牌在2018年聯手拿下1.12%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於銷量第三梯隊的合資品牌。在產品矩陣尚未完全建立、品牌推廣仍處於起步階段時,這樣的成績值得肯定。

自主品牌的份額下滑來自於兩方面,一是產品過分集中的份額靠前者受到了更大的衝擊,二是份額中後部品牌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增大。而自主品牌內部的份額變化,則是產品結構的真實反映。吉利、榮威、名爵、比亞迪等品牌,用覆蓋面更廣的產品線跑贏了市場下滑的大盤,其中吉利的市場份額與第二名本田僅相差不到0.4個百分點。而寶駿、哈弗、五菱等市場覆蓋相對偏窄、產品集中度更高的自主品牌,受到市場大勢的衝擊也會更大。

不過,強勢自主品牌在近兩年裡的市場反應與決策速度也有目共睹——哈弗開啟F系的品牌年輕化布局,寶駿快速開發RS系列產品迭代、更換全新LOGO等,都是為了應對市場下滑的拓新之舉。

轎車:日系車開啟“逆襲模式”?

2018年,轎車與SUV的市場份額都有所提升,相反MPV市場則進一步下滑。2019年會有幾款自主品牌面向家用市場的MPV新車推出,其對MPV市場挽救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在轎車市場裡,大眾仍然是不可取代的王者,雖然份額有0.21%的少許下滑,但22.44%的份額不僅遠超第二名豐田(8.26%),而且幾乎在每一個轎車細分市場裡,大眾的車型都能排名第一。

但是,2018年日系轎車的表現更值得關注,豐田、本田、日產三家日系品牌在轎車領域的份額累計提升了超過2個百分點。軒逸超越朗逸成為轎車市場新的年度銷量冠軍,卡羅拉、雷凌、思域都形成了各自穩定的消費群體,雅閣與凱美瑞對於邁騰與帕薩特的衝擊在下半年表現得愈發明顯。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日系車從2018年開始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保守,紛紛選擇以更加激進的設計、更強的動力、更豐富的科技感等特質,將目標轉向日漸龐大的新生代消費群體,從而與德系轎車錯位競爭,力爭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一趨勢,會在未來3-5年裡日益凸顯。

而日系轎車的重新崛起,除了會減緩德系轎車的份額集中外,更會搶奪近幾年產品更新相對不順的美系、韓系轎車份額。

自主品牌中,僅有吉利的轎車銷量可與主流合資品牌一較高下。帝豪、繽瑞、帝豪GL在家用市場中已有較強的口碑效應,而博瑞GE與即將發布的GE11則承擔著吉利轎車向上突破的重任。

SUV:大眾能否在2019年再“連跳三級”?

2018年SUV市場裡增長最快的兩個品牌,一個是吉利,另一個就是大眾。兩者共同的特點是,用眾多的新增車型快速獲得份額的增量。

大眾的SUV布局攻勢從2018年正式打響,MQB平台下的SUV在南北大眾交相發布,在2017年還僅有途觀和途昂的情況下,2018年先後發布探歌、探嶽、途嶽等三款全新SUV,幫助大眾從2017年SUV市場份額第7躍升至第4到2020年南北大眾預計將完成10款左右SUV的布局,覆蓋從10萬級小型SUV到50萬級中大型SUV的市場。

如果2019年,大眾的三款新SUV表現正常產生絕對增量,同時再輔以新品的持續發布,是否會超越排在身前的本田、吉利和哈弗呢?在轎車市場“獨孤求敗”的大眾,正在對SUV市場展開新一輪的圍剿。

在SUV市場裡目前緊迫感最強的莫過於美系品牌,2018年除了雪佛蘭勉強保住份額外,其余美系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份額下滑。新品遲遲無法跟進,同時現有產品競爭力也在下滑,車型分布又不足以開拓更多細分市場。尤其當大眾發動強勁的攻勢後,美系品牌在SUV的生存環境會進一步惡化。

反觀自主品牌,“專注”於SUV市場的哈弗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對旗下產品線進行重新梳理,確保主銷車型哈弗H6、哈弗H2和哈弗M6的基盤穩定,同時以哈弗F5和哈弗F7作為全新風格車型開拓年輕化市場,實現品牌的增量。而哈弗面臨的最大挑戰莫過於吉利,博越的穩定、繽越的上量,加上FY11轎跑SUV、SX12中型SUV等全新車型的推出,完善的產品矩陣是對哈弗品牌的最大威脅。

存量市場的新機會在哪裡?

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車企之間的競爭也從銷量增長的競爭轉向了份額擴大的競爭,即如何保住現有產品份額不丟的前提下,用新品擴大消費覆蓋面、刺激消費需求,從而放大自身佔有率。

在品牌與品質的前提下,快速開發針對性新品是車企增長的前提。此時,MQB、TNGA、CMA/BMA等平台化車型投放成為車企爭奪市場份額的利器。自主品牌中,哈弗與寶駿也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平台化能力。

同時,從2018年的熱門車型來看,在均衡產品力之上,擁有“亮點”的車型會受到更多的關注——無論是顏值、智能科技、車聯網還是電驅動,只有足夠吊起消費胃口的元素,才能最大限度實現對需求的刺激,進而引導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

2019年,以下幾個細分市場值得重點關注:

大眾集團全新品牌對入門級市場的下探;

日系品牌對中型轎車市場的逆襲;

領克與WEY在15-20萬元價格區間的突破;

自主品牌在10-15萬元家用MPV市場的新品投放;

美系品牌在中大型SUV市場的作為。

2018年是中國車市的轉折之年,從這一年開始,車市不會再有能夠“野蠻生長”的機會。找到消費者,挖掘消費需求,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樣的口號在中國市場,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顯得如今重要。也正是從2019年開始,車企的爭奪也會進入你死我活的新局面,稍有懈怠就可能再難翻身——將有可能誕生永遠離開中國市場的品牌,一如北美市場與歐洲市場那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