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風能長期吃秋水仙鹼嗎?如果有副作用,要如何避免?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正在急性發作、以及準備要開始藥物降尿酸治療的患者都非常關注。

秋水仙鹼是從秋水仙(一種觀賞性植物,也可種植供藥用)球莖提取出的一種生物鹼,秋水仙鹼的萃取物用於治療痛風最早出現於公元一世紀的醫學記載中,至今已經有約兩千年的歷史,目前仍然是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首選用藥,在各國痛風指南中均有推薦。可見,只要正確使用,秋水仙鹼就是一種副作用可控的安全藥物。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到1790年)在任巴黎大使期間,也用秋水仙鹼成功治療了他自己的痛風,隨後他寫了《與痛風的對話》一書,將秋水仙鹼介紹到了美州大陸。1820年,兩位法國科學家成功地秋水仙中提取出了秋水仙鹼,秋水仙才被準確定量。

之所以要強調秋水仙鹼的準確定量,是因為秋水仙鹼的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用於痛風急性治療時,其血漿濃度範圍為0.5到3.0ng/ml,而秋水仙鹼的毒性作用發生於3.0ng/ml左右。因此,對於大多數痛風患者,秋水仙鹼的副作用出現在痛風癥狀改善之前或同時出現。這些副作用見於約80%以上的患者,包括腸道蠕動增加、腹部絞痛、腹瀉、噁心和嘔吐。服用秋水仙鹼時,胃腸道反應是嚴重中毒反應的先兆,一旦出現必須立即停用。

簡單來說,秋水仙鹼的止痛機制是通過抑製細胞的活性,使得細胞的遊動、趨化、黏附及吞噬活動降低,減少或停止免疫細胞對尿酸鹽結晶的吞噬,從而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但是,秋水仙鹼並不能對引起關節炎症的免疫細胞進行精準識別,其他細胞的活性它也會一併抑製,因此除了胃腸道不良反應之外,還會出現以下的不良反應:

1、骨髓抑製,表現為血小板細胞減少,貧血等,但反應程度存在個體差異,年老體弱才慎用;

2、肝細胞壞死,以及因肌細胞受損時出現的神經系統毒性,表現為麻木、刺痛和無力;

3、精子細胞減少或精子細胞活性降低,導致不孕不育症;

4、脫髮。

此外,秋水仙鹼雖然主要經膽道排泄,但仍約有20%從腎排泄,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增加,需要調整劑量。因此,在秋水仙鹼的用藥期間,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是必要的。

秋水仙鹼傳統的用法為,初始服用1毫克,然後0.5毫克每小時或1毫克每2小時,直到痛風癥狀緩解,每日最大劑量為6到8毫克。很明顯,在這種劑量下,大多數的患者都會出現不良反應,因此這種用法已被淘汰。近年來,多個研究顯示,小劑量秋水仙鹼治療痛風同樣有效,美國和歐洲的痛風指南均推薦小劑量秋水仙鹼治療急性痛風,並對其最大用量進行了限制(每天不宜超過1.5毫克)並寫入了痛風診療指南。

歐洲指南推薦的小劑量秋水仙鹼用法方案為:秋水仙鹼0.5毫克每日3次,連續用藥至痛風急性癥狀完全緩解。該療法在用藥12小時後癥狀開始減輕,48小時後療效與非甾體抗炎葯相似。由於秋水仙鹼起效慢於非甾體抗炎葯,痛風發作第1天亦可與非甾體抗炎葯聯合使用。資料顯示,該療法的療效與傳統的高劑量法相同,但不良反應明顯減少。葯動力學結果也顯示,小劑量秋水仙鹼療法24小時內血葯濃度與傳統的大劑量療法相似。

對於需要長期使用秋水仙鹼的患者(比如藥物降酸治療時,使用小劑量秋水仙鹼預防痛風二次發作,療程6到12個月),預測秋水仙鹼的毒性作用的最佳因素是內生肌酐清除率。出現秋水仙鹼毒性患者的內生肌酐清除率多數小於50,因此秋水仙鹼的正常穩定劑量應根據腎功能進行調整。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秋水仙鹼不能阻止已經開始的痛風炎症反應(此時,用非甾體抗炎葯止痛效果更好),因此痛風急性發作時用藥越早,效果越好,發病24小時內應用,止痛效果最明顯。日本的痛風指南甚至沒有特彆強調秋水仙鹼在急性痛風發作中的使用問題,但特別提出,當出現急性痛風前兆時,應服用小劑量秋水仙鹼以預防痛風急性發作。

可見,人們對於秋水仙鹼的使用,已經由原來的治療(止痛)轉變成預防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