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錄取不公?哈佛官司纏身,被指壓低亞裔錄取人數

最近,美國的一場訴訟牽動著國內外華人的關注,那就是哈佛被控歧視亞裔。案件的原告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以下簡稱SFFA)。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方為何對簿公堂。

SFFA:哈佛大學在招生時歧視亞裔!

哈佛:哈佛的亞裔錄取率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29%。在2022屆哈佛新生中,亞裔佔比22.7%,是白人之外最大的錄取群體。

SFFA:但是,我們做了調查。在分析了超過16萬名學生的申請檔案後,我們發現在“積極人格”、“親和力”、“勇敢”等性格特質上,哈佛對亞裔申請人的評分一直比其他族裔申請人低。

哈佛:統計分析看不到哈佛錄取工作中涉及的許多無形因素。你們片面地、誤導性地分析數據,對哈佛的錄取過程做出了嚴重失實的描繪。哈佛招生委員會有40名成員,其中一些成員為亞裔,他們不會說亞裔不如他族裔的學生優秀。

SFFA:哈佛大學的官員也承認,校方2013年的內部調查發現,如果錄取學生只看學業成績,亞裔學生的比例將從現實中的19%上升到43%。

哈佛:當時那份調查還停留在初步水準,不夠完整,不能斷章取義。

SFFA:你們實施了“種族平衡”的軟配額,壓低了亞裔學生人數,使資質遜色的其他少數族裔申請人得到更多錄取機會。

哈佛:哈佛試圖創建一個多元化的學生群體,而且,最高法院已經同意將“種族”作為錄取的考察條件之一。哈佛錄取政策將每個申請者“視為一個整體”,既遵循了平權法案,又實現了對多樣化的追求。

目前,訴訟雙方都已提交了檔案,要求法庭立即做出利於己方的判決。法官很可能拒絕他們的請求,如果拒絕,案件將在10月進行庭審。以上就是目前的案件的情況(整理自《紐約時報》、哈佛校報《緋紅報》)。在正式判決之前,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整個事件。

平權法案與逆向歧視

訴訟方稱哈佛實施了“種族平衡”的軟配額,以打造多元化學生群體的名義,對亞裔美國人進行歧視。SFFA的負責人愛德華·布魯姆(Edward Blum)認為:“這違背了我們最基本的民權原則,你的族裔不應該被用來傷害你,也不應該被用來幫助你。”

關於族裔的問題,便牽涉到了“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這法案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這個法案集中在教育與就業問題,主張在大學錄取學生、公司招收雇員等情形下,應當照顧非裔、拉丁裔等少數族裔。這背後,除了倫理道德問題,也涉及推動階層流動的社會經濟因素。

近些年,關於平權法案對亞裔的影響討論不斷,備受爭議。在大學錄取過程中,遵循平權法案的學校可能采取種族配額,這會對其他申請者造成“逆向歧視”。許多人都認為,亞裔學生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是這種平權法案的受害者。最典型的證據就是,加州1996年在錄取過程中不再遵循平權法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亞裔新生逐漸上升到了42%。

其實不僅是亞裔,也曾有白人控訴大學招生“逆向歧視”。白人女高中生阿比蓋爾·費雪(Abigail Fisher)在申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時被拒,於是將德州大學告上法庭。費雪認為,很多比她差的非裔和西班牙裔學生被錄取了,而她卻沒有。

而在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主張縮緊平權法案並進行了專門的調查。這種調查基於的觀點是,平權法案誕生之初的環境已經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美國大學不招收黑人,而今天已經不是這樣,因此就不應該令平權法案造成逆向歧視。不知道哈佛這場案件,是否真的會動搖美國平權法案的地位。

為何亞裔受傷如此嚴重?

一直以來,亞裔是美國各族裔中學習最刻苦的群體,亞裔學生普遍成績好是公認的事實。然而,成績好的背後確是更高的錄取標準。一項2009年的普林斯頓研究顯示,為獲得相同的機會進入頂尖大學,亞裔美國人的SAT分數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西語裔美國人高出270分,比黑人高出450分。有人稱這種現象為“亞裔稅”。

除了成績之外,亞裔的錄取率偏低,可能還與一個長期以來的錯誤觀念有關:亞裔學生的考試成績很高,但是在個性化、課外活動等方面不夠出色。這種觀念將種族看作是一個單獨的因素與學生的表現掛鉤,忽視了個體差異。

《華盛頓郵報》教育主筆馬修斯(Jay Mathews)也撰文批判這一事件。馬修斯說,亞裔生學習成績好,通常又會樂器,但對哈佛大學而言卻“不夠特殊”:有些人似乎把‘會拉小提琴’視為一種亞裔文化,就像我喜歡奶昔一樣,不需要長期堅持和特別的技藝。他回憶80年代某個時期,他曾負責一所高中的面試,“那個區域有許多亞裔學生都值得被哈佛錄取,但結果都被拒了。”

顯然,如果哈佛真的在招生過程中,實行了種族配額,將招生政策刻意傾斜,的確會對亞裔造成損害,這也違背了美國長期堅守的公平和平等。

當然,也有人支持哈佛對多樣性的堅持。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中,引用了一名亞裔學生艾米麗·崔(Emily Choi)的觀點。拋開事件本身,她為哈佛的多元化感到高興。“我堅定地相信平權行動,哈佛的多元化對我的學習很關鍵,我覺得如果沒有這麽多背景各異的人,我不會用新的角度考慮事情。”

對哈佛以及其它的美國大學來說,更多的是要考慮如何在保持其倡導的多樣性的同時,避免招生不公。多樣性是一個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入大學也是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如何達到兩者的平衡?

除此之外也要思考,一所優秀大學的學生構成有什麽完美指標嗎?它究竟會對大學教育產生多大影響?亞裔的錄取率增加,會對哈佛的多樣性造成多大影響?如果哈佛的亞裔人數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了10%,那將會是什麽模樣?是否又會有人覺得這損害了少數族裔的權利?希望後續案件審查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真相和深層解讀。

最後,雖說種族配額製不會影響國際學生,但是對於想要申請美國頂尖名校的同學來說,依舊要思考自己如何用獨特性讓學校認為你絕對是第一人選,也要思考自己所做的努力是否能幫助美國名校打破對亞裔的傳統印象,畢竟觀念的改變才是最難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