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PO破發算什麽?5家就有1家發行失敗,股票發得出去才叫牛

2018年,IPO發行成功的公司已經贏了。

今年以來,港交所鑼鼓喧天,但這只是表象;鑼鼓喧天背後,5家就有1家公司股票發行失敗,極其慘烈。這才注冊製下真實的資本市場。說到這裡,要恭喜兩家新三板公司了。

12月11日,君實生物開始了全球發售,大概率成為新三板“三+H”第一股;12月12日,匯量科技的子公司MobvistaInc.正式敲響了港交所上市的鑼鼓。

正如匯量科技創始人段威所言,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天裡面,Mobvista能有這麽大的發行額度(12億港元),著實不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2000年美股互聯網泡沫破裂,新浪等公司流血上市,IPO融資幫它們渡過了寒冷的冬天,當時一大批互聯網弄潮兒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已杳無音訊。

所以,發行價打折、破發這些都算啥?關鍵時刻股票發得出去才叫NB!但讀懂君絕對不是“忽悠”所有的新三板公司去上市,流動性枯竭,“小”公司去哪裡都不好混。

/01/

港股破發潮,73%新股破發

2018年,絕對要載入港交所的史冊。

全年募資將近3000億港元,畢馬威日前表示,香港IPO市場今年登全球第一寶座已無懸念。

寶座之下,一面“鑼鼓喧天”,年內已有192家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盛況空前;一面“破發連天”,年內上市的140隻新股已經破發,破發率鋼彈73%,62隻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首日破發率也鋼彈44%……

不管是知名公司,還是不知名的公司,在這場破發潮中都未能幸免。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等獨角獸早已破發。

並且,不只新經濟公司,今年上市的公司來自59個行業,只有4個行業沒有公司出現破發的情況。

教育、工業零件及器材、系統開發及資訊科技顧問、服裝、家具、印刷及包裝、電腦及周邊器材、生物科技等8個行業44家公司,“全軍覆沒”……

不僅範圍廣,破發潮的場面還異常慘烈。讀懂君帶你感受一下:

? 上市首日至今,較發行價,跌幅超過50%的新股共有40隻,最慘的是愛世紀集團,4月上市至今已經跌了76%;

? 跌幅在30%—50%之間的新股有41隻;

? 跌幅在20%—30%之間的新股有20隻;

? 跌幅在10%—20%之間的新股有21隻;

? 跌幅小於10%的新股只有18隻……

跌破發行價還不算,股價還跌得這麽狠,難怪有人調侃說去港股打新就是去送錢。但全世界怕再也找不到一個市場,能與大A股的打新收益相媲美。

港股是機構投資者主導的理性市場,不回歸公司盈利和現金流的估值泡沫很難持久。

數據顯示,港股投資者對高利潤公司的友好度,要明顯高於低利潤公司及虧損公司。利潤越低,新股的二級市場表現會越來越差,虧損公司的股價跌幅中位數達到35.80%;而11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公司,只有5家破發,除甘肅銀行跌幅超20%外,其余均未超過3%。

那些所在行業不夠sexy的公司處境更慘。服裝、印刷及包裝、工業零件及器材等行業,新股破發率100%不說,股價的平均跌幅都在40%以上。

上市股價即腰斬,感受下?

/02/

破發算什麽?

5家就有1家IPO發行失敗,

發得出去已經贏了!

2018年,美聯儲持續加息、國內去杠杆、貿易摩擦打擊市場信心,港股市場資金面臨內外多重壓力,包括資金回流美元、銀行間結餘降低、南下資金降速等等。

恆生指數表現不佳,這種現狀下港股IPO“井噴”,大量發行新股,市場自然難以承受。

但IPO能夠發行成功的公司已經贏了。正如匯量科技創始人段威所言,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天裡面,Mobvista能有這麽大的發行額度(12億港元),著實不易。

為了上市,那些新經濟公司不惜自降估值,小米貼著下線定價,在美國上市的優信更是主動將融資額從5.47億美元降到2.25億美元。一句話,只要發出來就贏了,何必“錙銖必較”估值。

"今年一定要警惕股票發不出去!"對於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這件事,某資深投行人士年中便發出這樣的提醒。

這是因為,香港市場與A股不一樣,在A股一旦通過了上市審批,股票銷售發行基本不存在問題,並且23倍市盈率定價發行。在更加市場化的港股,股票銷售才是核心。

讀懂君了解到,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申請通過之後,要挨家拜訪投資機構。假如一家小盤股市值20億元,IPO發行四分之一募集5億元,券商需要帶著公司天天走街串巷路演,要考慮成本的。

“這樣一來,在香港市場發行小盤股時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果大券商覺得你的股票很難賣出去,就不願意做;手裡沒活的小券商,可能會抱著賺一把的心態,收保底費幫公司發行,這相當於綁架了小公司。”某市場人士告訴讀懂君,保底是指不管能不能賣出去,公司都需要付這個錢。等公司把所有資料、律師費、會計師費、中介費都付完了,券商再告訴你賣不出去,要麽告訴你,你自己找親戚朋友去買,不然就發行失敗了。

港交所官網顯示,截至11月30日,有32家公司在獲得主機板上市批準後,卻沒能在有效期內完成上市。

32家佔通過聆訊公司總數的21.76%。也就是說,即使手續都沒問題,5家公司中有1家股票發不出去。比如蒼南儀表,今年6月曾在港招股,最後因認購不足延緩發行計劃,9月份又重新申請上市,至今沒有下步動作。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公司而言,2018年IPO能夠發行成功就已經贏了。但讀懂君絕對不是“忽悠”所有的新三板公司去港股上市。

/03/

發行困難,流動性枯竭,

小公司去哪裡都不好混

上市的目的是什麽?

很多公司可能並沒想清楚為什麽要上市?第一,財富增值,第二,擁有一個持續融資的平台。

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兩點,但不是每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可以達到這兩個目的。不要只看到香港牛市,大公司風生水起。

恆生指數表現不佳,大家都清楚,但不熟悉港股市場的人,未必知道港股零成交的股票,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港股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市場,投資者以機構為主,投資機構專業性強,不會參與無價值的炒作,所以港股的流動性主要集中在頭部、龍頭公司身上。

港股目前有2324隻股票,今年以來,共2266隻股票有成交,成交總量3.1兆股,而成交量居前的100隻股票,成交量為1.43億萬股,佔成交總量的46%。這個比例是不是與新三板類似?

今年以來,做市股票成交69.85億股,TOP50(考慮到做市股票數量為港股一半,所以選取了50隻)成交量為39.47億股,佔比56.50%。

這100隻股票,主要是港股的大市值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54家,佔比54%;市值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76家。

不僅如此,港股市場零成交的情況正愈演愈烈,日均零成交個股的比例不斷抬升。

2月份,每個交易日平均有6.4%的股票零成交,到了4月份上升為8.6%,8月份為11.11%,10月份為14.79%,12月份為13.71%。

12月12日,剔除停牌股票,港股市場有359隻個股全天零成交,佔比16.20%。市值鋼彈3915億港元的保險公司保誠,12日也只有500股的成交,有些交易日甚至全天零成交。

90%的資金在追10%的公司,一家小公司即使去了港股市場,如果沒有交易量,也沒有再發行的基礎。

而年內在港股上市的公司,IPO募資淨額中位數為6945萬元,最少的只有1093萬元。也就是說,祖國的那頭並不會有想象中的IPO巨款,也不會有想象中的流動性,讀懂君要提醒各位新三板老闆,盲目闖關不可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