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給孩子補鐵呢?

有位寶媽說:我家寶寶今年3歲半了。從懷孕初期,我就聽身邊的過來人說,媽媽們在孕期就要注意補鐵,產檢的時候我也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在補鐵,孕期的檢查都正常。孩子出生以後,我一直都是堅持母乳餵養,餵養期間我也比較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孩子可以添加輔食的時候,我也是給孩子吃含鐵的米粉。直到現在,我都非常注意孩子的飲食,牛奶也喝得比較多,甚至會給她一些兒童營養補充劑。

但是最近給孩子做體檢的時候,醫生告知我說孩子有輕微的缺鐵性貧血,但並不嚴重。這個檢查結果我有點難以接受,我覺得我已經很注意了,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呢?那我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給孩子補鐵呢?

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很多家長們都知道孩子營養平衡的重要性,也很注重給孩子補各種維生素以及鐵,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孩子出現了貧血的癥狀,這讓很多家長很困惑,覺得不知所措。

我記得我曾經諮詢了一位營養師朋友,他告訴我並不是給孩子補鐵,孩子就不會貧血,所以在說如何補鐵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寶寶為什麼會缺鐵。

1、寶寶體內鐵儲備量不足造成缺鐵。

正常新生兒體內貯存的鐵量足夠供應出生後4~6個月間的造血需求,如果媽媽在孕期鐵質攝入不足,寶寶就不能在體內儲存足夠的鐵,出生後易患缺鐵性貧血。

2、鐵的攝入量不足造成寶寶缺鐵。

人體內的鐵主要來源於食物,出生不久的嬰兒,以乳類為主,乳類含鐵量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鐵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僅含鐵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腸道的吸收比母乳低,所以哺乳期的媽媽要注重補鐵,人工餵養的寶寶要選擇微量元素均衡的配方奶粉。

3、食物中鐵的含鐵量不高可能會造成寶寶缺鐵

一般來說,食物中鐵的含量通常不高,植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低,多在10%以下;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高,如魚為11%、動物肉與肝臟為22%,所以通過日常飲食補鐵還要有針對性才能有效緩解缺鐵的情況。

4、寶寶生長髮育速度加快造成缺鐵。

鐵是形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寶寶生長迅速,血容量增加就會加快,鐵的需求量也就會快速增長,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及時達到供求平衡,就很容易發生缺鐵的情況。

5、鐵的消耗或丟失過多造成寶寶缺鐵

生活中有很多種情況會引起寶寶缺鐵,比如牛奶過敏可發生慢性失血而導致鐵不足,以及慢性腹瀉等胃腸道疾病也會影響鐵吸收。另外,由於疏忽讓寶寶反覆感染也會使鐵消耗不斷地增多。這些情況都會造成鐵質的大量減少和需求增多,從而引起寶寶缺鐵。

那麼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缺鐵呢?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有這4種表現,說明孩子體內缺鐵已經很嚴重了。

1. 臉色和下眼皮的內面發白,沒有血色,嘴唇和指甲的顏色也是蒼白的。

2. 孩子不願意活動,還總出現頭暈的狀況。

3. 對待任何事情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學習能力變差,反應也不敏捷。

4. 常常出現腹瀉、口腔炎症等。

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出現缺鐵的癥狀,最好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進行詳細地檢查,由醫生根據孩子缺鐵的癥狀以及缺鐵程度的深淺而決定治療方式。

在這裡分享一些輕微缺鐵的食療方法:

1、多吃富含鐵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的鐵,含量不同,吸收率差異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動物性食物含鐵較多,吸收率也高,為10%-20%;植物性食物含鐵較少,吸收率也低,為1%-10%。

含鐵較高的食物有動物肝、全血、雞胗、牛腎、羊腎、大豆、芝麻和黑木耳等。含鐵量較多的食物有瘦肉、蛋黃、豬肝、乾果等,含鐵量一般的食物有魚、穀物、菠菜、豌豆、薺菜葉等。

所以,媽媽們在督促寶寶多吃蔬菜的同時,也要注意葷素搭配,才能營養均衡。

2、多吃促進鐵吸收的食物。

維生素C 可以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C 是一個強還原劑,能使食物中的鐵轉變為能吸收的亞鐵,奇異果、柑橘、橙子、西紅柿等果蔬都富含維生素C。

3、日常補鐵的誤區。

(1)鐵鍋補鐵。曾經有報導稱,使用鐵鍋烹飪,可增加鐵的攝入量。但是在營養界,標準的說法是用鐵鍋烹飪食物可能增加飲食中鐵的含量,這只是可能,並非一定。

(2)喝牛奶能提高鐵的吸收。各種食物中所含的鐵須在人的消化道轉運站化成「亞鐵」才能被胃腸吸收。在轉化過程中,牛奶中的磷、鈣易與其他物質反應,產生不易溶化的含鐵化合物,反而不利於人體吸收,因此,喝牛奶後2小時再吃補鐵食物比較適宜。

所以像上面的寶媽諮詢孩子缺鐵的事情,如果孩子只是輕微的缺鐵,醫生可能會建議通過食補的方法來進行,多觀察一下孩子平時的飲食,是不是有阻礙鐵吸收的食物。過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進行複查,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建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